动脉穿刺术有哪些并发症

动脉穿刺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动脉血栓、感染、神经损伤等。动脉穿刺术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操作过程中可能因穿刺技术、患者自身因素等导致并发症发生。
穿刺部位血肿是动脉穿刺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多因穿刺针损伤血管壁或压迫止血不当导致。患者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淤青。轻度血肿可通过局部压迫、冷敷等方式处理,严重血肿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清除。预防措施包括规范操作手法、术后充分压迫止血。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壁全层损伤后形成的局限性血肿,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瘤样结构。临床表现包括穿刺部位搏动性肿块,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小型假性动脉瘤可能自行吸收,较大者需超声引导下压迫或注射凝血酶治疗,必要时需外科手术修复。
动脉血栓形成多因穿刺损伤血管内皮或压迫时间过长导致。患者可能出现远端肢体苍白、疼痛、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缺血表现。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血管超声检查。治疗包括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等,严重缺血需血管外科干预。
感染是动脉穿刺术的严重并发症,可能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化脓,严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感染风险与操作环境、无菌技术、患者免疫力等因素相关。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局部化脓需切开引流。
神经损伤多因穿刺针直接损伤或血肿压迫邻近神经所致。常见表现为穿刺部位周围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桡动脉穿刺可能损伤桡神经,股动脉穿刺可能损伤股神经。多数神经损伤为暂时性,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治疗,严重损伤需神经外科会诊。
为预防动脉穿刺术并发症,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血管条件等,选择合适穿刺部位;术中严格无菌操作,规范穿刺技术;术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患者术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如出现剧烈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护人员应加强术后随访,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