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细菌性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婴儿细菌性肠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腹泻、呕吐、腹痛、精神萎靡等。细菌性肠炎是由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多见于免疫力较低的婴儿群体。
婴儿细菌性肠炎早期常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发热多由病原体毒素或炎症反应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高热引发惊厥。若体温持续升高或反复发热,应及时就医。
腹泻是细菌性肠炎的典型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呈稀水样或黏液脓血便。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家长需观察婴儿尿量、皮肤弹性等脱水征兆。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调节肠道菌群。
细菌毒素刺激胃肠黏膜可能导致频繁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或胆汁样液体。反复呕吐会加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风险。家长应少量多次喂食补液盐溶液,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呕吐反射。
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蜷缩身体或拒食,这些行为多与肠痉挛有关。腹痛程度与炎症范围相关,严重时可能提示肠穿孔等并发症。家长可通过轻柔按摩腹部缓解不适,但需避免按压右下腹以防误判阑尾炎。
随着病情进展,婴儿可能出现嗜睡、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与脱水、电解质失衡或毒素入血有关。精神状态的改变往往提示病情加重,家长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情选择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
婴儿细菌性肠炎护理需特别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选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应继续坚持,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每次便后需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抹护臀霜,预防尿布皮炎。所有药物使用必须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抽搐等症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