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感染性腹泻该怎么治疗

婴儿感染性腹泻需及时补液防脱水,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针对性治疗。轮状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是常见原因,治疗包括口服补液盐、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或抗寄生虫药物。
1.补液是治疗关键
感染性腹泻易导致脱水,口服补液盐(ORS)能有效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腹泻一次补充10ml/kg液体,呕吐后少量多次喂服。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出现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2.病原体针对性处理
轮状病毒腹泻以补液和对症为主,可服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细菌性腹泻需粪便培养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贾第鞭毛虫感染则需甲硝唑治疗,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3.肠道微生态调节
腹泻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能缩短病程。母乳喂养儿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换用无乳糖配方。恢复期添加苹果泥、焦米汤等易消化辅食。
4.家庭护理要点
每次便后温水清洗臀部,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红臀。奶瓶餐具每日煮沸消毒,护理人员接触婴儿前需洗手。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持续发热或血便需急诊处理。
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性腹泻可能快速恶化。治疗期间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和尿量,发现嗜睡、皮肤弹性差等脱水征象,或腹泻持续超过2周,必须立即儿科就诊。预防重点在于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保持哺乳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