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或肾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和环境毒素是主要诱因,治疗需结合药物控制、饮食管理和定期监测。
1.遗传因素
约10%-20%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特定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系膜细胞对炎症反应异常敏感。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2.免疫异常
免疫复合物沉积是核心发病机制,IgA肾病是最常见类型。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可抑制过度免疫反应,但需监测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3.感染诱因
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占儿童病例的60%,病毒性肝炎也可能诱发。急性期需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合并水肿时限制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3克。
4.环境毒素
长期接触重金属或有机溶剂会加重病情。职业暴露人群应佩戴防护装备,每年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数值超过30mg/g需干预。
5.病理进展
早期仅表现为系膜区增宽,后期可出现新月体形成。肾活检是确诊金标准,病理分级指导治疗:轻度增生可用ACEI类药物(贝那普利),重度需血浆置换。
饮食管理采用优质低蛋白方案,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0.8g/kg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食物。合并高血压时增加芹菜、冬瓜等富钾蔬菜摄入。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篮球等高对抗性项目。
该病需长期随访,每3-6个月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儿童患者预后较好,成人进展至尿毒症的风险约15%-20%,终末期需考虑腹膜透析或肾移植。保持环境清洁、预防呼吸道感染对控制复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