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分泌物处理方法有哪些

眼科编辑 医心科普
3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泪囊炎

新生儿泪囊炎分泌物可通过按摩泪囊区、局部清洁、抗生素滴眼液、泪道冲洗、泪道探通等方式处理。新生儿泪囊炎多因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全或膜性阻塞导致,常表现为眼部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等症状。

1、按摩泪囊区

家长洗净双手后,用食指指腹轻柔按压新生儿内眼角与鼻根交界处的泪囊区,自上而下推压5-10次,每日重复进行3-4次。按摩可帮助冲破鼻泪管下端膜性阻塞,促进分泌物排出。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压迫眼球。

2、局部清洁

使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或凉开水,从内眼角向外轻轻擦拭眼睑边缘及睫毛根部的分泌物。清洁后保持眼部干燥,避免使用毛巾反复摩擦。每日清洁2-3次可减少细菌滋生,预防继发感染

3、抗生素滴眼液

若合并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广谱抗生素。用药前需清洁双手,轻拉下眼睑形成结膜囊后滴入1滴,避免药瓶接触眼部。使用周期通常不超过7天,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4、泪道冲洗

对于按摩无效的患儿,眼科医生可能采用泪道冲洗术。使用钝头针管将生理盐水注入泪小点,通过液体压力疏通阻塞部位。操作需由专业人员执行,冲洗后可能短暂出现眼睑水肿,一般1-2天可自行缓解。

5、泪道探通

顽固性阻塞可考虑泪道探通术,医生用探针经泪小点进入鼻泪管,机械性疏通阻塞膜。该操作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成功率较高,术后需继续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多数患儿经1-2次探通即可治愈。

家长日常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眼部状况,保持喂养姿势正确以减少鼻泪管压力,避免用力揉搓患儿眼睛。若分泌物呈脓性、结膜充血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应及时就医。多数新生儿泪囊炎在6月龄前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少数需手术干预者预后良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