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拉肚子主要由喂养不当、感染或过敏引起,需调整喂养方式、对症抗感染或排查过敏原。
1.喂养不当
母乳喂养时母亲饮食过于油腻或摄入过敏食物,可能刺激婴儿肠道。配方奶冲调过浓、温度过低或更换品牌过快,易导致消化不适。建议母乳妈妈保持清淡饮食,配方奶按标准比例调配,避免频繁更换品牌。
2.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是常见病原体,通过接触污染物品传播,症状包括水样便、发热。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多因奶具消毒不引发,需便检确诊。及时补液防脱水,病毒性腹泻可口服补液盐,细菌感染需遵医嘱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
3.乳糖不耐受或过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会导致腹泻腹胀,需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牛奶蛋白过敏表现为便血、湿疹,应更换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母乳喂养者需母亲回避牛奶、鸡蛋等过敏原至少2周观察效果。
4.其他因素
新生儿肠道菌群未建立完善,滥用抗生素可能加重腹泻。环境温度骤变或腹部受凉也会诱发肠蠕动加快。注意保暖,可口服益生菌如双歧杆菌调节菌群。
新生儿腹泻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和尿量,出现嗜睡、囟门凹陷或6小时无尿应立即就医。轻度腹泻可少量多次喂奶,必要时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喂养卫生是关键,奶瓶需煮沸消毒,接触婴儿前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