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踝肱指数测定、超声多普勒检查、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1、踝肱指数测定
踝肱指数测定通过比较踝部与上臂的血压比值评估下肢动脉血流情况。该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数值低于0.9提示可能存在动脉狭窄或闭塞。检查前需静息10分钟,避免吸烟或饮用含咖啡因饮料。结果异常时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认病变范围。
2、超声多普勒检查
超声多普勒利用高频声波显示血管形态及血流速度,可清晰观察动脉管壁粥样斑块位置、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但肥胖或血管钙化可能影响成像质量。该技术对股腘动脉等浅表血管诊断准确性较高。
3、CT血管成像
CT血管成像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实现三维血管重建,能精确显示动脉狭窄长度、钙化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检查前需评估肾功能,避免造影剂肾病风险。该技术对主髂动脉等深部血管病变具有显著优势,但存在辐射暴露问题。
4、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无需电离辐射,利用磁场和射频波生成血管图像,特别适合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多平面显示血管解剖结构,但对钙化灶敏感性较低。检查前需移除金属物品,体内有起搏器或金属植入物者禁用。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直接显示血管形态,可同时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治疗。属于有创操作,需评估出血风险和造影剂过敏史。适用于计划血运重建的重度狭窄或闭塞病例。
确诊后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戒烟并保持适度步行锻炼。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状况,避免外伤感染。饮食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西蓝花等。定期复查血管功能,出现下肢静息痛或溃疡需立即就医。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不可自行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