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

发布时间:2019-10-1658304次浏览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常发于早产儿,但是很多时候早产儿并不会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产生应激反应,所以就需要医师进行检查。在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行检查时,首先要确定好检查时间,在检查前要注意用眼药水来充分散大瞳孔然后进行检查,可以用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来观察病变形态改变。

随着现在新生儿医学诊治水平的进步,使低孕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步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威胁早产儿视力,甚至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早产儿视网血管尚未发育完全就会容易发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纤维增生,严重者会因出现视网膜脱离等病变而致盲。那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
  第一次眼底检查时间一般为出生后四到六周或矫正胎龄三十二周,之后的随访检查应根据第一次检查结果而定。如果双眼无病变或仅有一期病变可隔周复查一次,直到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如果有二期病变应每周复查一次,随访过程中如果病变好转可每两周检查一次,直至病变完全消退。
  如果出现三期病变应每周复查二到三次;如果达到阈值水平应在诊断后七十二小时内进行冷凝或激光治疗,宝妈要及时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将早产儿视力的损害降到最低。对于新生儿视网膜病变检查前,前半小时用医生提供的眼水充分散大瞳孔。
  检查时用眼水对眼球表面进行麻醉,用开睑器将眼睑分开,用间接眼底镜和屈光度约20到30D的透镜进行眼底检查。检查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发生眼心反射所致的心动过缓。检查后:三十分钟~两个小时方可进食,体重越小者禁食期越长,但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将增益值调整至最大,应用8点位检查法对玻璃体进行全面检查。然后衰减增益至正常范围,观察病变形态改变。广角眼底照相机筛查:对眼底进行摄像,也可以及早发现病变,同时记录病变情况,为以后随访保留资料。

相关推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预防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通过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进行预防。视网膜病变最主要的因素是早产,不是所有的早产儿都会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孕周越小体重越轻,越容易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同时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高血糖、低出生体重、吸氧史,尤其是高频通气史。早期筛查最重要的是矫正胎龄,在生后4到6周要开始进行眼底的检查,之后每1到2周进行筛查,筛查至早产儿矫正胎龄到40周,如果还没有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ROP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不要在34周以内进行分娩是最好的,即使有高危的因素不得不提前分娩,也尽可能延迟到35周或36周再进行分娩,是最好的预防的方式。第二种预防方式是早产儿娩出之后吸氧,尤其是在进行高频通气的时候,要严格的监测血氧饱和度,不要保持非常高的血氧饱和度,在高频通气的状态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百分之93左右就可以。
语音时长 01:56

2020-03-12

57664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要做眼底镜进行检查、眼底Retcam机、视网膜照、眼底检查。一般情况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首先要散瞳,最好是在睡眠状态下然后给予散瞳。散瞳后用眼科医生最常用的眼底镜进行检查。但是有可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视网膜的周边地区,不见得都在黄斑区,有的时候简单的一个眼底镜检查,只能作为初步的筛查,建议用叫眼底Retcam机进行筛查,可以非常直观的以及全面的评估视网膜眼底的病变。还有是视网膜照相,也能够比较直观的看到视网膜病变的情况,还要结合其他的影像学的检查,比如眼底B超,双眼的B超,可以辅助判断患儿有没有可能出现ROP的一个情况,一般情况下主要针对的是局部的检查,那么眼底B超是比较常规的一种检查方式,除了眼底B超之后,也不建议早产儿用CT或者核磁,来筛查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因为CT和核磁并不能明确的判断患儿是否有视网膜病变的情况,但是眼B超可以看到患儿视网膜的血流的情况,或者是否出现网脱。目前为止最精准的检测方法还是要采用眼底检查的方法,Retcam机检查,但由于孕周比较小,那么麻醉或者镇静可能是比较麻烦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再儿科医生的指导下和麻醉科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适当的镇静或者麻醉,然后完成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语音时长 02:04

2020-03-12

58958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预后什么样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预后是比较好的,具体需要根据病情确定。一般情况下ROP的发生多在矫正胎龄34周左右的时候出现,一般情况下可能在矫正胎龄31周到32周的时候就要进行积极的筛查了,每1到2周筛查一次。那么多数情况下比较轻微的早期的视网膜病变,一期或者二期的一般情况下,可以随着患儿的视网膜的一个发育,可以自行的一个好转,所以随访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果是视网膜病变已经达到3期到5期,那么可能预后就比较差了,最常见的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玻璃体的永久性的增生,那么严重的会导致失明。所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一旦确诊了,要进行积极的随访和评估,一定要保证1到2周进行筛查,然后尽量不要等到ROP病变已经达到3期甚至4期、5期之后再进行一个治疗,那么可能对于预后就非常的不利了。因此出现了ROP,也不要特别的紧张,只要做到早期的积极的筛查、治疗和预防,那么相对的预后也是比较好的,但是也要知道一旦3期以后了,甚至到5期了,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失明的一个发生,对患儿以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是比较严重的。那么实际上ROP还是重在预防和早期治疗。
语音时长 01:53

2020-03-12

51464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要做什么检查
早产儿视膜病变所需要做的检查,常规做眼底检查。眼底检查第1次检查时间,主张对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在生后的第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另外要注意进行随访的,检查双眼无病变或者是仅有一期的病变,隔周复查一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二期病变,或者是阈之前病变,或者是Rush病变,每周复查一次,ROP程度下降可每两周检查一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三期病变每周复查2到3次,检查的方法:检查前前半小时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充分的散大瞳孔,检查的时候用盐酸奥布比卡因滴眼液进行眼球表面的麻醉,用开睑器将眼睑分开,用间接眼底镜和屈光度20到30度的透镜进行眼底检查,检查同时要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发生生理性的心眼反射导致的心动过缓,检查后30分钟到2小时方可进食,体重越小者禁食时间越长,但是禁食期间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23

2020-02-21

56253次收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以治愈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多为双眼发病,轻度可以治愈,严重者会因出现视网膜脱离等病变而导致失明。一般在出现3期病变的时候,进行激光治疗,又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2011年贝伐单抗消除异常血管形成的研究后,开始了玻璃体腔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为ROP的热门的治疗方法,为ROP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选择。与激光的治疗相比,它可以避免全麻和破坏性的并发症,从而降低了潜在的风险。目前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安全有效可实现周边网膜血管完全血管化,且获得较好的解剖获益。治疗后主要的并发症为视网膜脱离,其他全身的并发症非常罕见。
语音时长 01:12

2020-02-21

56334次收听

02:5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现在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眼科的局部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是贝伐珠单抗的单克隆抗体的局部注射治疗;还有巩膜手术以及玻璃体的切除术,来改善他的视网膜的病变。治疗主要由眼科来治疗,儿科医生要对具有早产儿病史、有吸氧史或者母亲孕期有高血糖病史等等,这些不良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建议早期的进行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时请眼科会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最好是要采用多学科的评估,然后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以免出现不良的预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又简称ROP,最常发生的一期是发生在34周,二期发生在35周,三期发生在36周,最多也不会超过矫正胎龄的40周发病,最严重的就是导致了视网膜的一个脱落。
02:5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预防
早产儿视网膜的病变受最主要的因素是早产。主要的预防手段还是要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尽量不要在34周以内进行分娩,娩出之后吸氧。1、不是所有的早产儿都会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般情况下孕周越小体重越轻,越容易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同时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2、早期筛查是最重要,矫正胎龄在生后4到6周时,开始进行眼底检查,之后每1到2周进行筛查,筛查至早产儿矫正胎龄到40周,如果还没有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ROP的可能性就不大了。3、早产儿娩出之后吸氧,尤其是在进行高频通气的时候,要严格的监测血氧饱和度,最好是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左右就可以了。
02:2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要做什么检查
早产儿视膜病变需要做眼底检查。眼底检查第1次检查时间,主张对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在生后的第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隔周复查一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二期病变,或者是阈之前病变,或者是Rush病变,每周复查一次,ROP程度下降可每两周检查一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三期病变每周复查2到3次,检查同时要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发生生理性的心眼反射导致心动过缓,检查后30分钟到2小时方可进食,体重越小者禁食时间越长,但是禁食期间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02:3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手术效果如何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指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在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正常的血管的丢失,而出现了新生血管和纤维的增生,多半见于低出生体重。多数情况下,大部分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均可以自然的消退。对于3期及以前的病变,可采取无血管区激光和冷冻治疗。对于晚期的病变可以采用巩膜扣带术或者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1990年出现了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具有方便患儿容易接受、对眼组织的损伤和全身的应激少、远期疗效好等特点。
02:0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有哪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血管呈小球状,严重者可产生出血或者是牵引性的视网膜脱离,虹膜周边前粘连,后也可以粘连,瞳孔膜形成,以及继发的青光眼等相应的症状。可以发现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毛细血管的内皮增殖小结,周围可有纺锤状间叶细胞增殖,抑制神经纤维层变厚,可有小血管及水肿,神经纤维层进一步增厚,新生的毛细血管牙穿破内建模达到视网膜的表面。基底后可见不同程度的血管纤维膜形成,与同视网膜之前的纤维条索相连。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手术效果如何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所以即使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也有可能需要,如:早期病变经过手术后,可以恢复较好视力。视网膜脱离的患儿,就要通过采取玻璃体切除手术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恢复部分视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当下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做到及早发现,进行合理治疗非常重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一般为分五个阶段,血管改变阶段,视网膜病变阶段,早期增生阶段,中期增生阶段,极度增生阶段等等。会出现眼睛浑浊,视网膜出血,会影响到早产儿的健康,所以进行合理治疗非常重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
早产儿之所以会出现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早产导致视网膜发育不成熟,再一个就是孕妇在孕期应用了β受体阻滞药或者患有贫血,除此之外,吸氧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也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预防
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吸氧是ROP最危险的因素,应尽量减少早产儿的发生率。合理的氧疗及护理是预防的关键,不合适的滥用氧气、过多的侵袭性操作均可导致ROP发生,故必须严格掌握氧疗指征、方法、浓度、时间,同时监测血气。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氧疗时间,所以早产儿出现视网膜病变是可以治好的。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在怀孕九个月以前就将孩子生下,引发孩子的视网膜发生纤维瘤或者是收缩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在这段期间内,孩子暴露在高浓度的氧气环境下,造成毛细血管内的皮肤损伤。患者的玻璃体会出现浑浊,而且视网膜周边可见到清晰的毛细血管,严重情况会引发失明。对于此病可采取激光治疗、冷冻治疗或者是玻璃体手术切除方式治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