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12-2450817次播放
视频内容: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血管呈小球状,严重者可产生出血或者是牵引性的视网膜脱离,虹膜周边前粘连,后也可以粘连,瞳孔膜形成,以及继发的青光眼等相应的症状。
可以发现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毛细血管的内皮增殖小结,周围可有纺锤状间叶细胞增殖,抑制神经纤维层变厚,可有小血管及水肿,神经纤维层进一步增厚,新生的毛细血管牙穿破内建模达到视网膜的表面。基底后可见不同程度的血管纤维膜形成,与同视网膜之前的纤维条索相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算是严重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或简称ROP,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导致早产儿失明的比例大约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八,已成为导致世界儿童失明的首要原因。无论在发达国家或者是说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着视网膜致盲的问题。由于医学的进步,更多的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出生及成活率的提高,ROP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尽管其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却存在着较多的并发症。伴随血管的发生和成熟过程,可以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需要积极的治疗。在活动期不能自行消退的病例,终于瘢痕化而形成纤维膜,因程度不同,由轻至重可以分为1到5度,能在活动期的第一二阶段自行停止者,视力没有太大的损害,是有纤维膜的残留,而未累积黄斑部分者,并可保留较好的视力,当纤维膜形成为4到5度时,视力高度不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手术的效果如何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后大部分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可以自然消退,仅有小部分病例进展为视网膜脱离,或后极部视网膜血管严重迂曲,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在发育的过程中出现正常的血管的丢失,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的增生,多半见于低出生体重。第一孕周的早产儿轻者,可以引起近视、斜视或弱视,严重的话导致失明,需要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对于3期及以前的病变,可采取无血管区激光和冷冻治疗。对于晚期的病变可以采用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冷冻治疗是ROP最早治疗方法,1980年成为ROP治疗标准,1990年出现了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具有方便患儿容易接受、对眼组织的损伤和全身的应激少、远期疗效好等特点。目前ROP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若发生玻璃体牵拉或视网膜脱离,需要外路或内路手术进行治疗,如巩膜折叠术、玻璃体切割术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要如何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这个病一旦发生,进展很快,可以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很窄,因此对37周以下的早产儿出生后,及时的进行检查。在第2到3期的时候可以行激光治疗,凝固无血管区。激光治疗是ROP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对早期ROP效果好,对阈值的ROP首选光凝治疗,对于第4到5期的要行玻璃体手术切除,增殖的纤维血管组织同时做光凝,以挽救这个视力。目前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ROP是比较成熟的手术方法,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既可以促使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减少自闭,又能减少术中的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治疗2期和3期的ROP已经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每只眼每次用零点二五到零点三个毫克玻璃体内注射,给药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激光光凝结合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以治愈吗
早产儿什么时间要做眼底筛查

早产儿有出生有不同的胎龄,不同胎龄出生的早产儿什么时候需要做眼底检查呢。这个早产儿视膜病的筛查时间,初次筛查时间最好同时考虑生后日龄和矫正的胎龄,尤其是在矫正胎龄与严重的ROP出现的时间更相关,也就是出生时胎龄越小者,发生ROP的时间相对越晚,出生体重小于1251克的早产儿,矫正胎龄小于43周者60%发展为1期的早产儿视网膜病,18%的发展为3期,1期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平均出现于矫正胎龄的三十四点三周,阈值前的ROP出现于矫正胎龄三十五点七到三十六点六周,阈值的ROP出现于矫正胎龄三十六点七到三十七点三周,平均是三十六点九周,95%的阈值的ROP出现于矫正胎龄42周以前,但最早可在31周出现。目前大多数国家将首次筛查的时间定在出生后的第4周,或者是矫正胎龄的32周,比如说宝宝出生后的第4周或者是矫正胎龄32周的,进行眼底筛查。美国儿科学会或者是眼科学会,在2006年对孕周日龄矫正胎龄和ROP初筛的关系进行了很好的总结,我们国家也颁布了指南,我们这个指南规定首次筛查时间为出生后的4到6周,筛查的方法一般是用间接眼底镜或者是眼底数码照相机进行筛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现在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眼科的局部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是贝伐珠单抗的单克隆抗体的局部注射治疗;还有巩膜手术以及玻璃体的切除术,来改善他的视网膜的病变。治疗主要由眼科来治疗,儿科医生要对具有早产儿病史、有吸氧史或者母亲孕期有高血糖病史等等,这些不良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建议早期的进行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时请眼科会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最好是要采用多学科的评估,然后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以免出现不良的预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又简称ROP,最常发生的一期是发生在34周,二期发生在35周,三期发生在36周,最多也不会超过矫正胎龄的40周发病,最严重的就是导致了视网膜的一个脱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预防
早产儿视网膜的病变受最主要的因素是早产。主要的预防手段还是要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尽量不要在34周以内进行分娩,娩出之后吸氧。1、不是所有的早产儿都会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般情况下孕周越小体重越轻,越容易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同时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2、早期筛查是最重要,矫正胎龄在生后4到6周时,开始进行眼底检查,之后每1到2周进行筛查,筛查至早产儿矫正胎龄到40周,如果还没有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ROP的可能性就不大了。3、早产儿娩出之后吸氧,尤其是在进行高频通气的时候,要严格的监测血氧饱和度,最好是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左右就可以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最无创的检查方法是首先要散瞳,小孩最好是在睡眠状态下给予散瞳。散瞳后用眼科医生最常用的眼底镜进行检查,有可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视网膜的周边地区,简单的眼底镜检查,只能作为初步的筛查。眼B超可以辅助判断患儿有没有出现ROP的情况,除了眼底B超外,不建议早产儿用CT或者核磁,来筛查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因为CT和核磁并不能明确的判断患儿是否有视网膜病变的情况。目前为止最精准的检测方法,还是采用眼底Retcam机检查,由于孕周比较小,麻醉或者镇静是比较麻烦的问题,需要在儿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适当的镇静或者麻醉,然后完成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有哪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许多症状。活动期玻璃体呈浑浊状,眼底较前模糊,纤维膜形成期视网膜外周苍白浑浊,可见不规则小色斑,患者的视力也是非常差的,Ⅲ度出现纤维机化膜牵拉视网膜形成一个或数个皱褶,早产儿身体是比较差的,所以一定要定期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要做什么检查
早产儿视膜病变需要做眼底检查。眼底检查第1次检查时间,主张对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在生后的第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隔周复查一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二期病变,或者是阈之前病变,或者是Rush病变,每周复查一次,ROP程度下降可每两周检查一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三期病变每周复查2到3次,检查同时要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发生生理性的心眼反射导致心动过缓,检查后30分钟到2小时方可进食,体重越小者禁食时间越长,但是禁食期间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旦发生,进展很快,可以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很窄,因此对37周以下的早产儿出生后,及时的进行检查。对高危的患儿并每周检查一次,在第2到3期的时候进行激光治疗,凝固无血管区。对于第4到5期的要行玻璃体手术切除,增殖的纤维血管组织同时做光凝,以挽救视力。目前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ROP是比较成熟的手术方法。治疗2期和3期的ROP已经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每只眼每次用0。25到0。3个毫克玻璃体内注射,给药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激光光凝结合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要做什么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需要接受眼底检查,检查的时候会使用一些散瞳药物,父母放心这种药物对早产儿没有影响。此外,还要接受眼底照相机筛查,这种检查可以对眼底的情况进行摄像。为了避免溢奶。在接受检查前一小时不可以给早产儿喂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否可以治好,关键还是看病情,如果是在早期发现,只要积极的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都能够治好。但如果说病变已经很严重,甚至是导致了视网膜脱落程度,治疗的难度也会增加很多,视力很难恢复正常。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目前,ROP冷凝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短期疗效已得到肯定,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确定。随着间接检眼镜输出激光装置的问世,光凝治疗早用ROP取得良好效果。如果阈值ROP没有得到控制,发展至Ⅳ期或尚能看清眼底的Ⅴ期ROP,采用巩膜环扎术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在怀孕九个月以前就将孩子生下,引发孩子的视网膜发生纤维瘤或者是收缩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在这段期间内,孩子暴露在高浓度的氧气环境下,造成毛细血管内的皮肤损伤。患者的玻璃体会出现浑浊,而且视网膜周边可见到清晰的毛细血管,严重情况会引发失明。对于此病可采取激光治疗、冷冻治疗或者是玻璃体手术切除方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