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大便失禁怎么办

59937次浏览

一般而言导致大便失禁的原因以及情况非常的多,但是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总共分为三种,分别是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这两种效果都没有的时候才采取的手术治疗,生活当中绝大多数采取的都是药物治疗,这也是很多医院比较优先考虑的一种方式。

说起大便失禁,很多人应该都难以启齿,毕竟这是有关于个人自身排泄方面的问题,的确不太好开口。但是这却是一个非常棘手,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信号问题,它反应着身体方面出现了某些情况,需要认真的对待。那么当大便失禁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1、药物治疗
  一般大便失禁的人大多都是气虚下陷或者是否需肾亏,所以根据自身排便以及排便的能力,看看是否在这个过程当中伴随肛门坠胀以及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情况。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口服各种药物来补足自己的中气,达到补气提神以及健脾温肾的效果。
  2、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也有很多,其中包括了饮食调节,比方说大量的吃一些纤维素很高的食物,同时也要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也要建立非常规律的属于个人的排便习惯,当然也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的时间去使用栓剂或者是开塞露
  3、手术治疗
  一般手术治疗是在两者方式都没有产生效果下,最终不得不选择的一种方式,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排除自身的宿便。不过这种方法并不能够一劳永逸,更多的还是要从自身源头解决这个问题。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反复经得起手术的摧残。
  大便失禁很多时候会严重的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学习,对于日常生活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一旦发生的时候千万不能够忽略,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除了要及时的到医院去进行检查之外,也要尽可能的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多加运动多喝水。在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的同时,尽可能的保证自己的肛门周围是干净的,才能够真正的改善缓解这一问题。

相关推荐

老年人大小便失禁用什么药
老年人大小便失禁,具体用药主要根据病因来决定。在临床上引起老年人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由于脑部损伤以及脊髓损伤所引起,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营养脑部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配合进行肛门括约肌的锻炼,缓解大小便失禁。如果是由于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类药物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发的大小便失禁,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进行改善。如果是由于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大小便失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生素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因此具体的用药需要患者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判断后对症使用。
语音时长 01:13

2021-05-28

68588次收听

02:13
小儿大便失禁需要手术吗
小儿大便失禁要不要手术要根据导致小儿大便失禁的原因决定:第一、顽固便秘,顽固便秘指一星期左右拉一次大便,他总在裤衩上会遗留一些便的分泌物,这叫便秘变失禁,这种情况是最为常见的;从根本上治疗这种便秘要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同时可以服用一些缓泻的药物进行治疗。第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智力低下,不能控制自主大便,这种孩子主要改善脑的功能、进行排便的训练等来治疗便失禁。第三、局肛门周围的问题,比如有一些瘘管,这种便失禁需要进行做手术。
大便频繁是癌症吗
大便频繁不一定是癌症。大便频繁可因慢性结肠炎引起,也可因肠癌引起,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后积极治疗。
大便失禁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大便失禁,因为排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受自主神经控制,在临床上引起大便失禁的原因主要包括直肠肛管局部的炎症性疾病,或者是因为肛门括约肌受到损伤所引起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排便不受自主神经控制。无论何时何地可以大便,大便不自主的通过肛门流出。根据其不同的病因,通常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首先通过饮食基础了解,基础治疗。主要针对肛管炎症性的疾病。通常提倡高纤维素食物,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使大便成形。必要时可以口服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第二,可以进行提肛运动。以促进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得到加强。甚至目前治疗。有学者提出采用电生理的方法治疗,也就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或者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性,从而治疗肛门失禁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43

2020-03-31

51448次收听

大便失禁治疗方法
大便失禁就是临床所称的肛门失禁。治疗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来治疗,如果是由于脊髓肿瘤引起的肛门失禁,应治疗脑或脊髓肿瘤。如果是因马尾神经损伤引起的大便失禁,首先需治疗恢复马尾神经功能。如果是由于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引起的大便失禁,可采取手术修复括约肌或者重建括约肌的方法,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日常可以嘱患者进行提肛锻炼,增强括约肌的功能。对于神经性的肛门失禁者,可采用渐刺激的方法以及传统中医上的针灸疗法。肛门失禁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适用于肛门括约肌的损伤,以及先天性的高位肛门闭锁术后的肛门失禁。在手术当中应该注意把握相应的适应症和相关的准备。
语音时长 01:43

2020-03-20

61068次收听

02:53
出生半个月的宝宝一天拉几次大便
不同的喂养方式,导致孩子的大便次数有所不同。纯母乳喂养,孩子大便次数较多,每天5-7次,有些孩子吃一次奶排一次便,只要体重正常增长,孩子无异常表现,属于正常情况。纯配方奶喂养,孩子大便次数较少,每天可能2-3次,或1-2次。混合喂养要分析母乳多还是配方奶多,母乳多则大便次数较多,配方奶多则大便次数较少。也有些孩子大便次数更少,1-2天才有一次大便,但孩子的状态很好,吃奶正常,排便前无明显哭闹和腹胀,仍属于正常状态。如果孩子出现长时间排气不排便,有明显不适症状,吃奶呕吐、体重增加异常,明显腹胀,排便前哭闹等情况,很可能孩子的肠道功能出现异常,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03:00
新生儿黄疸妈妈吃什么降的快
新生儿在出生5-7天出现黄疸,两周之内都能够下降到正常。一般来说,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妈妈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基本不会影响到孩子的黄疸的升降。如果是病理性黄疸,或者妈妈本身有疾病,应进行治疗或干预。比如母乳有巨细胞病毒感染、CMV感染,新生儿吃母乳后就会产生黄疸,需要进行相应治疗,并且停止母乳喂养。如果妈妈没有疾病,孩子出现疾病状态,比如腹泻,此时妈妈的食物需要禁食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食物。还有一些孩子有感染情况,应增加高热卡,尽量补充全面的营养,这对黄疸的治疗及辅助治疗,有积极的作用。总的来说,母乳喂养对孩子的黄疸有一定好处,如果是母乳性黄疸,需要进行控制。
03:05
新生儿10天大便次数
出生10天的新生儿,其大便次数由于喂养方式不同而略有不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次数相对较多,每天能达到5-7次,或者更多也是正常的。混合喂养或者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相比母乳喂养,大便次数会少一些,最少可能2天有一次大便。如果大便的性状良好,孩子没有哭闹,体重增长合理,吃奶、睡眠都正常,这种情况不是便秘,也属于正常状态。想要判断新生儿大便是否正常,除了次数以外,需要重点关注大便的性状和孩子排便前后的状态。如果孩子大便次数突然增多,有明显的哭闹和腹胀,吃奶时有呕吐,应该考虑孩子的消化道出现问题,甚至有肠道疾病、肠梗阻的情况。
03:01
新生儿大便蛋花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生儿正常大便为黄色糊状,出现蛋花水样便是不健康的表现。原因有以下几种:1、妈妈摄入过多脂肪,母乳喂养后,引起孩子消化不好,出现蛋花水样便。2、新生儿肚子受凉,肠蠕动加快,肠吸收变差,含水量增多,出现蛋花水样便。3、新生儿接触含轮状病毒的病人,或孩子感染轮状病毒,出现蛋花水样便。4、妈妈的营养情况不同,饮食结果发生改变,母乳后导致孩子出现吸收障碍,出现蛋花水样便。这几种情况是最常见的,新生儿出现蛋花水样便原因。所以,我们一定看到孩子出现蛋花水样便的时候,分析一下孩子可能存在的这几个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问题,如果不能够明确的时候,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并进行可靠的治疗,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痔疮手术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痔疮手术后大便失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出现在比较严重的痔疮手术,同时伴有复杂肛瘘等情况。主要原因是因为手术时,损伤了肛门括约肌,收缩肛门是控制大便的一个主要的肌肉,当受损伤时,就会造成术后大便失禁。
大小便失禁如何治疗
大小便失禁的出现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的烦恼,不仅仅护理比较麻烦,同时也危害到个人健康,在治疗时其实有很多方法,但是也需要注重一些小细节,首先最好是使用床垫,保持空气的清新,也应该定期的用温水来清洗,如此才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大便失禁治疗方法
大便失禁的治疗,有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要依据发病原因的不同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比如如果是由于肛门括约肌损伤引发的,那就要用手术的方法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果是因为马尾神经损伤所导致的,那就要恢复马尾神经的功能;如果是因为脑肿瘤所造成的,那就要先对脑肿瘤进行治疗。然后,再对大便失禁进行治疗。
小便失禁怎么办
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尽快去医院就诊,明确尿失禁原因,尿失禁可以采取手术治疗、肌肉训练、饮食注意、日常调理等方式来治疗。对于尿失禁的患者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避免过量饮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