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黄疸

发布时间:2020-01-0955437次浏览

如今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几率还是非常高的,在出现之后也会让家长觉得比较担心,因为这可能是一种异常的现象,而从现在的情况来分,主要也分成生理性的黄疸,还有病理性的黄疸,病理性的黄疸可能是肝功能不健全所造成,此时就应该尽快接受治疗。

黄疸也是血液中胆红素的增加,而导致肌肤会明显变黄,新生儿本身对于氧的需求量较高,因此更容易会出现黄疸的现象,但是黄疸也有着众多不同的种类,很多人在看到之后也会觉得有一些这会不会造成影响?那么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黄疸呢?
  一、生理性黄疸
  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时,由于造血器官的功能需求也会使得生成更多的红细胞,而在出生之后需要建立肺呼吸功能,最终导致红细胞增多,这种情况也会最终形成胆红素,直接导致黄疸的出现,而这种情况都是出现比较早,也是一种生理性的现象,基本上在满月之后就会消退,也无需过于担心。
  二、酶的缺乏所致黄疸
  胆红素的代谢本身就需要酶元素的参与,新生儿在出生之后肝功能依然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此时所分泌的转移酶并不是很高,因此根本就无法让间接胆红素直接变成直接胆红素,也会导致胆红素没有办法正确的代谢,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黄疸。
  三、胆道功能不健全
  新生儿的胆道系统本身就不是很完善,各项技能还没有办法正常的发挥,胆红素的排出本身就需要通过胆道系统,一旦堵塞之后无法排除,也不一定会导致胆红素增高,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黄疸现象
  四、母乳喂养性黄疸
  在一定的程度上母乳喂养可能也会造成胆红素的堆积,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是因为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这种激素进入到新生儿的体内就会导致转移酶的活力受到影响,也会导致胆红素,根本就没有办法正常的代谢
  五、感染性黄疸
  导致新生儿肝功能受到损害,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寄生虫感染或者是细菌感染,最终就会导致胆红素出现明显的代谢紊乱现象,也会形成黄疸,而这种病毒感染基本上是在宫内感染。

相关推荐

02:46
新生儿病黄疸要紧吗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特点:新生儿情况良好;黄疸会自行消退;血清胆红素小于85μmol/L(即5mg/dl);血清总胆红素尚未超过小时的胆红素曲线的第95个百分位,或者未达到相应的日龄、胎龄,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病理性黄疸特点: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值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持续时间长于生理性黄疸;部分患儿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
2个月宝宝黄疸还没退怎么办
2个月宝宝黄疸还没退,最好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肝功能,如果体内胆红素升高,考虑是出现了病理性的黄疸,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出现病理性黄疸后可以进行蓝光照射,同时还需要对症服用药物,以免导致黄疸症状加重,影响孩子的身体恢复。如果出现了是生理性的黄疸,一般不必着急,平时可以多给孩子吃母乳,多排泄,这样能够有效的缓解黄疸症状。同时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多带孩子晒晒太阳,晒太阳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让黄疸尽快消退。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28

72100次收听

01:50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后还可能会反弹吗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后会反弹。因为小孩黄疸的蓝光治疗,只能把皮肤上的黄疸消除,而不是阻止体内产生胆红素,或使胆红素产生减少,只能把皮肤的黄疸,转化成可以排出体外的黄疸形式。如果体内还继续产生胆红素,蓝光照射停止后,还会在皮肤上出现黄疸,只有从根本上把黄疸产生的原因解决。如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以后才可解决黄疸,肝脏代谢有问题,要改善肝脏代谢,是感染引起的黄疸,需要控制感染,才能使黄疸好转。而蓝光照射只是对症治疗,只能使黄疸排出体外,而不能让胆红素产生减少。
新生儿黄疸会复发吗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消退后不会复发,病理性黄疸消退后有可能复发,需进行相应治疗。
新生儿黄疸尿液是黄吗
新生儿黄疸一般尿液不会黄。如果是尿液变黄的话,说明尿液里面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强阳性,尿液呈豆油一样的改变。另外将尿液震荡之后的话,它出现一种黄色的泡沫,并且这种黄色的泡沫,也不容易消失,这种如果尿液变黄的话,多半见于梗阻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的胆汁的排泄障碍或胆道的梗阻。常见的疾病像胆汁淤积综合症,肝内外胆管的阻塞,还有胆石症还有胆道的一些肿瘤,肝门静脉周围的一些炎症,纤维化或者是肝细胞的肿胀。肝细胞性的黄疸主要见于一些感染,像病毒或者是细菌所导致的感染,然后导致肝细胞的破坏。目前药物性的导致了中毒性肝炎,这样也能引起尿液的颜色变黄。
语音时长 01:32

2020-03-12

59437次收听

核黄疸的原因
核黄疸也被称为胆红素脑病,患上该疾病是因为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且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在某些部位出现的病变所造成的。而造成核黄疸主要的原因包括酸中毒、酶系统不成熟、高胆红素血症和血脑屏障功能较差等,一旦患病后,就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找出病因,然后针对性治疗。
孩子皮肤发黄就一定是黄疸吗
孩子皮肤发黄并不一定是黄疸,需要看具体的情况。如果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又出现了皮肤发黄的现象,黄疸的可能性相对来说要大一些。但如果是在3~4个月甚至是更大月龄时出现了皮肤发黄的现象,患上黄疸的可能性比较小,多半都是吃了某种食物导致的色素沉淀。
新生儿黄疸如何检查
新生儿黄疸,可以用眼睛看孩子的皮肤颜色,经皮胆红素测试、抽血检查、B超检测了解病情。一般来先用眼睛看,如果发现孩子的皮肤颜色超过了正常状态,可以用经皮胆红素测试,这个相对来对孩子,痛苦小,也没有损伤,可以初步测定数值。如果发现异常,可以再进一步通过抽血检查胆红素、血清胆红素的数值,如果发现异常,可能要进一步的分析引起黄疸的原因还可以检查肝胆的疾病,有先天性的胆管异常,可能也是存在胆红素的增高,要进行分析处理。感染,也是引起病理性黄疸的非常重要的原因,要查血液的感染的指标,来看黄疸的指标。对于黄疸的检测,先用眼睛看,发现有皮肤变黄以后,先进行简单的经皮检测,如果经皮检测发现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血清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测定,来进行准确的判断。在判定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进行其他的相关的血液,必要时进行B超检测。要分清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积极进行黄疸治疗。
语音时长 01:54

2020-03-02

52863次收听

新生儿黄疸高有哪些危害
新生儿黄疸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胆红素脑病,主要由于胆红素太高,没有经过积极的治疗所发生的。当血清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者同时存在一些高危因素时,可以使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导致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也是新生儿黄疸最严重的一个危害,多见于出生后一周之内,最早可于出生后1到2天内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溶血性黄疸出现较早,多发生于出生后的3到5天,早产儿或者是其他原因所致的,多见于出生后的6到10天。如果存在有早产、窒息、呼吸困难、缺氧、严重的感染、低蛋白血症、低血糖、低体温、酸中毒,或者体重小于一点五公斤的这些孩子,有这些高危因素的时候,血清胆红素即使低于临界值,也可以发生胆红素脑病。一般可见于重度黄疸高峰后的12到24小时之内,也可以到48小时之内,出现胆红素脑病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17

2020-02-21

54397次收听

02:10
新生儿黄疸能自愈吗
绝大多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不用处理。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生理性是可以自愈的,但是病理性黄疸,要尽早地积极地给予退黄治疗,促进胆红素的代谢,以免过多的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对脑细胞造成损伤。新生儿出生之后皮肤黄染的现象,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黄疸出现的早,24小时之内就会出现,程度比较重,黄疸进展的比较快,或者黄疸持续的时间长,退了之后又重新出现,这种情况,都考虑病理性黄疸。所以要明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黄疸,然后给予积极的退黄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的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的升高,而出现以皮肤粘膜、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临床问题。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暂时性的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的食欲不振外,没有其临床症状。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每日的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毫克每分升,或者每小时大于0.5毫克每分升,持续时间比较长,逐月而儿大于两周,早产儿大于4周仍不消退,甚至继续的加深加重或者消退后重复出现,或者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能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的黄疸。即使患儿患了病理性黄疸,也不用焦虑,病理性黄疸及时去医院就诊,大部分都是可以痊愈的。出生后的孩子,家长应该动态地在自然光下观察黄疸的变化,及时的去专业医院就诊。新生儿黄疸就是不可怕的,是能够治愈。
语音时长 01:52

2019-12-20

60273次收听

02:47
新生儿黄疸的饮食禁忌
新生儿黄疸最主要的是要多吃、多排,这样才能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其次最好要母乳喂养。如果奶量不够,或者孩子吃的不够,他的尿就会很少,粪便也会很少,体内没有足够的循环血量,就会造成黄疸。不管是母乳还是奶粉,都要给足够。孩子需要有一个比较充足的尿量,孩子一般一天要尿五六次,每次量还可以的情况下,才是给够了。新生儿饮食尽量母乳,如果母乳不充沛的情况下把奶粉加上。
母亲吃什么退婴儿黄疸
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黄疸的时候,母亲可以适当的喝一些茵陈鲫鱼汤,芦笋玉米须粥,蒲公英稠米汤,益生菌等,都能帮助宝宝退黄。此时,母亲还要注意避免吃辛辣,生冷寒凉的食物和黄色的食物等,以免加重宝宝黄疸症状。
01:54
黄疸是什么
在医学上,把出生于28天以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的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上,大约有85%的足月儿以及绝大多数的早产儿,在他们出生以后的一周之内,会出现黄疸的情况。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导致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一种表现。黄疸的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以及巩膜发黄,有黄疸的宝宝也会出现食欲不振、不安躁动的情况。另外,有些患有黄疸的宝宝,可能会出现体温有所上升的表现。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早产儿>4周,足月儿>2周,血中胆红素值,足月儿>221微摩尔每升,早产儿>257微摩尔每升,或者是出现每天胆红素升高>85微摩尔每升的情况。在这些条件中,满足任何一条的宝宝,就属于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大便颜色
新生儿黄疸有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另一种则是病理性黄疸,不同情况的黄疸会使得孩子的大便颜色发生改变。如果大便是正常的颜色,那么则考虑是生理性黄疸,但是如果大便的颜色呈现为陶土色,则考虑孩子是病理性黄疸。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