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如何诊断尿毒症
常见的临床上诊断尿毒症的方法有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等,确诊后需要积极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血液检查:血肌酐、血尿素氮指标升高;血红蛋白一般在80g/L以下,尿毒症后期可降至20—30g/L,可伴有血小板降低或白细胞偏高;尿毒症晚期常有pH值下降,AB、SB及BE均降低,PaCO2呈代偿性降低;血浆蛋白正常或降低;电解质测定可出现异常指标。
2.尿液检查:由于尿毒症发病原因不同,有的尿毒症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延伸而来,有的尿毒症由糖尿病、高血压、紫癜等继发而来,则可出现蛋白尿、白细胞、管型尿等;尿比重指标多在1.018以下,尿毒症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夜间尿量多于日间尿量。
3.肾功能检查:常见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酚红排泄试验及尿浓缩稀释试验均减退;纯水清除率测定异常;核素肾图、肾扫描及闪烁照相亦有助于了解肾功能。
除了以上诊断方式以外,还有其他可能的方式,如尿路平片、造影、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尿毒症患者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液透析、肾移植等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能缓解病情。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