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改掉憋尿的恶习

发布时间:2018-04-1853249次浏览

“欲溺便溺,不可忍”

——曹庭栋《老老恒言》

你是否曾经因为冬天气候寒冷,晚上就寝后赖在暖和的被窝中长时间憋尿?你是否总是抱怨工作太忙,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想去方便也尽量忍着,不知不觉养成憋尿的习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长此以往你的“膀胱”也许已经开始罢工,不堪重荷了。如此得不偿失的做法,你还要继续吗?我送给你们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便器》中说的一句话:“欲溺便溺,不可忍。”

憋尿,在医学上称为“强制性尿液驻留”。既然是强制性的,那必然是违背生理自然状态的。也必然要引起很多不良后果,威胁你的健康。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排尿次数与膀胱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排尿次数越少,患膀胱癌的危险性越大。因为憋尿增加了尿中致癌物质对膀胱的作用时间,有憋尿习惯者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3~5倍。

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内的尿液越积越多,含有细菌和有毒物质的尿液未能及时排出,就容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严重时,尿路感染还能向上蔓延到肾脏,引起肾盂肾炎,甚至影响到肾功能

控制膀胱收缩的神经分布在膀胱壁的肌肉里,憋尿太久,会使神经缺血或过度拉扯而受损,造成小便疼痛、尿频或尿不干净等后遗症。如果神经受损严重,膀胱括约肌无力,甚至会造成排不出小便的后果。

排尿性晕厥多发生于20~30岁男性,偶见于老年人,主要是突然、用力性排尿引起胸腔内压力增加,导致脑缺血所致。此外,天冷及憋尿使膀胱中的尿液太多,在迅速排空时,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动过缓,也可诱发排尿性晕厥。

有研究表明,男性前列腺炎的其中一个主要病因,就是泌尿系的细菌通过前列腺管逆行至前列腺,引起感染,导致前列腺炎。

在憋尿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双重紧张因素的作用下,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冠心病人会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而且有可能成为心脑血管病的发作诱因,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改掉憋尿的恶习,善待自己的膀胱,从今天开始吧!

相关推荐

尿崩症的危害有哪些
尿崩症的危害,如果不及时的补水,可能会出现严重失水、高钠血症等情况,表现为极度软弱、发热、精神症状甚至死亡。尿崩症主要是指精氨酸加压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者是各种原因导致肾脏对精氨酸加压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征。尿崩症又包括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主要的特点是多尿、烦躁、极度口渴、大量饮水的比重尿与低渗尿。尿崩症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少年为多见。尿崩症的典型症状就是极度的口渴和大量排尿,常常伴有低渗性多尿的临床表现。尿崩症在摄入水受到限制时,就可能会出现高钠血症,严重的失水,严重的患者还可以导致死亡。如果治疗药物用量过大,还可能导致水中毒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27

2022-06-20

15927次收听

01:54
尿崩症好了还能复发吗
目前最常见的尿崩症第一个是中枢性的尿崩症,第二个肾性尿崩症,还有人妊娠期的尿崩症。一般来说妊娠期尿崩症,在分娩后几周,是可以完全消失的。像肾性的尿崩症,一方面有先天性的,同时还有像药物相关性的用氯制剂或者是高钙血症,或者是长期的低钾血症导致的尿崩症,这一类尿崩症在原因清除以后能够消失,但当再出现像长期严重的低钾血症时,尿崩症还会再复发。中枢性的尿崩症,有一些在治疗尿崩症恢复以后,如果原有的病变再复发,是可以再复发的,如果是遗传性的,一般来说就治疗比较困难。
03:26
不断喝水嘴巴还是很干怎么回事
第一个是全身系统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第二个常见的就是尿崩症患者,因为肾脏功能、垂体功能出现问题水份摄入以后很快就排出了。可能产生的原因就是耳鼻喉科的疾病,比如因为鼻炎、鼻窦炎导致鼻腔呼吸不通畅,所以这一类的患者通常是张口呼吸,在张口呼吸的过程中,口腔黏膜上的水份会大量的被带走,唾液腺分泌的功能障碍,比如放疗以后,或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了干燥综合征,唾液腺不能够正常分泌。
尿崩症有哪些后遗症
尿崩症后遗症之一是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障碍。病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出现低血钾或高钠血症情况。
尿崩症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儿童是中枢性尿崩症好发人群,患有下丘脑神经垂体肿瘤、脑部感染性疾病、肾脏疾病的人,也容易出现尿崩症;有尿崩症家族史的人患病率也比较高。
尿崩症的危害有哪些
尿崩症对正常生活影响很大;尿崩症重时,引发肾积水、输尿管积水、脱水、尿毒症等并发症,有致命风险。
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
尿崩症的发病原因:1、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病原因。包括特发性、继发性和遗传类疾病。特发性是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继发性是指由肿瘤、颅脑外伤和炎症导致;遗传性是指少数患者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肾性尿崩症。包括遗传性和继发性。遗传性是指肾脏调控水的通道功能发生变化而导致;继发性是指后天性的因素,如肾脏结石造成梗阻,长期低钾、高钙血症,非甾体类消炎药、抗真菌、抗肿瘤的药物损伤肾小管,导致其浓缩尿液功能下降而出现尿崩症。鼻内制剂(可通过鼻管或鼻喷雾给药)、口服制剂、注射剂。口服制剂常用且有效,氢氯噻嗪、卡马西平等药物可以辅助治疗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可用氢氯噻嗪、阿米洛利、消炎痛等药物治疗。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1

55382次收听

中枢性尿崩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枢性尿崩症的治疗首先必须需明确病因,处理原发病,其次为进行对症治疗,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药物治疗等;药物治疗通常可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鼻喷垂体加压素,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等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另外,也可口服非抗利尿激素类药物,需要注意的是,氯磺丙脲可能会引发严重低血糖,应遵医嘱服用。1、病因治疗,对有原发病灶的患儿必须针对病因治疗,肿瘤可手术切除,特发性中枢性尿崩正,应检查有无垂体及其他激素缺乏情况,渴感正常的患儿应充分饮水,但若有脱水、高钠血症时应缓慢给水,以免造成脑水肿。2、药物治疗:鞣酸加压素:即长效尿崩停,为混悬液,用前需稍加温并摇匀,再进行深部肌肉注射,开始注射剂量为零点一到零点二毫升,作用可维持三到七天。
语音时长 01:39

2020-02-11

53919次收听

女性尿崩症的症状
女性尿崩症的症状可能会出现特别口渴、多饮、多尿。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小便都很多,一直想去厕所。这种疾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相对来说,儿童和青年会比较多,男女发病率也比较接近。主要表现在排尿次数的增多,并且尿量也会比较多,24小时的排尿量可以高达5-10升,还有尿比重降低,尿崩症有大量饮水,大量排尿,尿比重低,烦渴,间歇性发热、高血钠等表现。建议检查尿比重、血电解质。记录24小时的饮水量与排尿量。尿崩症分为肾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尿崩症可用激素替代治疗。
语音时长 01:23

2020-02-10

57442次收听

尿崩症可以治愈吗
尿崩症分成两大类,中枢性尿崩症和外周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是由器质性疾病,比如肿瘤、炎症、缺血、出血或者是自身免疫病引起体内抗利尿激素缺乏所导致一类疾病。可以应用抗利尿激素,叫做去氨加压素。这个药非常好,针对缺乏保水激素,补充保水激素即可。中枢性尿崩症除了补充抗利尿激素之外,一定要注意原发病的治疗,但前提是只要让病人保持充足的水分,有药物可以替代治疗。外周性尿崩症目前为止没有治愈的办法,一般都是家族遗传性疾病,即一个人患病,家中有好几人都会患病,这一类病人不能治愈。但只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患者仅表现为不停地喝,不停地尿,他不会出现很严重的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29

2020-01-07

65238次收听

尿崩症怎么治疗
尿崩症这种疾病虽然不常见,但是它所产生的危害却是非常大的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要治疗尿崩症就得找到正确的方法,首先就是一般治疗简单来说,就是维持患者体内的水代谢平衡;再就是采用抗利尿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有氯磺丙脲,氢氯噻嗪以及卡马西平;除此之外,尿崩症还可以采用替代疗法来治疗。
如何预防尿崩症导致的尿比重下降
尿比重下降即指尿液中的尿质减少,尿液浓度降低,尿崩症是尿比重下降的原发疾病。尿崩症其特点是多尿,烦渴、尿比重下降和低渗尿,尿崩症引发的鸟比重下降常见于青壮年,男女之比为2:1,遗传性NDI多见于儿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