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如何判断您是何种类型的脾虚

发布时间:2018-05-1664492次浏览

脾虚证多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所伤,或病后失调所致的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

脾气虚证

一、定义

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二、成因

本证多因寒湿侵袭,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吐泻太过,损伤脾土,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衰,或大病初愈,调养失慎等所致。

三、临床表现

⑴有饮食失调、劳倦、思虑伤神,久病体虚之病理基础。

⑵有脾失健运的证候:食少、腹胀、便溏。

⑶有气虚证候: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脉无力。

⑷可有水湿积聚证候:浮肿、形体肥胖

本证以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脾虚气陷证

一、定义

指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以院腹重坠、内脏下垂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又名脾(中)气下陷证。

二、成因

本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因久泄久痢,或劳累太过,或妇女孕产过

多,产后失于调护等损伤脾气,清阳下陷所致。

 三、临床表现

院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甚或脱肛,或小便浑浊如米泔,或内脏、子宫下垂,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白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本证以院腹重坠、内脏下垂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脾阳虚证

 一、定义

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又名脾虚寒证。

 二、成因

本证多因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因过食生冷、外寒直中、过用苦寒,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以致脾阳虚衰,温运失职,寒从内生,水谷失运,水湿不化。

 三、临床表现

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本证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与虚寒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本证有畏冷肢凉、院腹隐痛喜温等寒象,可与脾气虚证相鉴别。

 脾不统血证

一、定义

指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行,以各种慢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又名脾(气)不摄血证。

二、成因

本证多由久病气虚,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以致统血无权所致。

三、临床表现

各种慢性出血,如便血、尿血、吐血、鼻出血、紫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食少,便溏,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脉细无力。

相关推荐

脾虚的原因
脾虚是脾的运化功能不足导致。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如喝冷饮、太疲劳、经常吹空调、不运动等都会伤及人身的脾阳之气,中焦的脾阳之气。脾位于中焦,脾主运化,脾胃是一对,胃的主受纳,但一切的运化和转化,通过脾来完成。脾胃是个中枢,脾具有升清化浊的作用,把水谷的精微运化,肠道吸收后,通过脾的运化,布化到全身,因此脾的运化对于整个组织能量的代谢,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糖类,糖到身体后被转化到血里,运化到全身,输布到所有的细胞里,所以需脾的气的运化,阴阳运化后,把能量的物质运输到全身所有的细胞,然后促进所有细胞的能量代谢。如果脾气不足,肌肉就会萎缩,肌肉就会乏力,肌肉所运用能量代谢的能力,也会降低,能量代谢降低了,就气虚了,所以就非常疲劳、无力、乏力,这是脾气不足的一种表现。而且在诊断上可以看到牙齿边,常常有齿印、苔白,都属于脾的运化不足。
语音时长 02:00

2020-04-22

51940次收听

脾虚吃哪些
脾虚脾胃虚弱,我们从中药上讲其实很多还是脾胃是一个很好的补益作用。比方党参、白术、茯苓。还有一些神曲、鸡内金、麦芽。这些都是很好调理脾胃,健脾益胃的中药。另外有一些就是健脾的一些食物也很好,比方说最多的第一个就是说桂圆肉健脾补胃也非常好。还有一些比方苹果也是对脾胃很好的一种食物。健脾补胃有些针灸的方法,也是很好的一个调理。比方胃出现胃挛缩,对调理脾胃也是很好。
语音时长 01:09

2019-12-18

53857次收听

01:57
健脾祛湿中药方子
健脾祛湿的这种中药方子其实还是比较多的:第一个最常用的药就是平胃散。平胃散这个方子由苍术、陈皮、厚朴这几味药组成。它是一个健脾祛湿的基础方。第二个就是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临床上这些脾胃虚弱、大便腹泻或者说腹胀的患者是经常用参苓白术散。还有一个就是叫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汤对一些风湿、类风湿的关节伴有一些比方这种关节的湿气引起关节或者说有一些甚至说头身困重这些患者效果非常好。还有健脾祛湿汤以及升阳益胃汤,这都是脾胃上很经典的方子。
脾虚症状是什么
脾虚的症状有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腹泻,便溏,食少纳呆这些症状。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患者的舌体胖大,舌苔白,舌边有齿印,脉细弱。引起脾虚的原因有许多,最常见的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思虑过度,饮食不节,这些原因都可以引起脾虚。对于有脾虚症状的这些患者,他们很明显的一个症状就是吃完饭就想马上躺下休息一会儿,这是它非常明显的一个症状。还有一个症状,脾虚的患者往往是比较肥胖的,也就是人们常说气虚多痰湿。痰湿在中医来说表现为肥胖的一个表象。
语音时长 01:21

2019-07-30

52819次收听

02:52
脾虚怎么调理
临床中脾虚的患者非常多,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脾虚调理要注意:第一,选择有益于脾脏的食物或药物,中医讲“肝气以津,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太酸对脾胃的消化功能会有影响,健脾的食物、药物都偏甘甜;少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物。第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当地作内养气功,保健操和太极拳。第三,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忧愁、悲伤、恐怖、紧张情绪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精神上的创伤。
02:40
脸色暗黄怎么调理
脸色暗黄有其根源。有些是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有些可能是器质性问题。肝直接影响血脉,肝火旺或肝气郁结便易形成气血不通,影响面部的血液循环,皮肤自然暗淡无光;脾主消化、吸收,若脾虚,吸收食物中的养分及转化能量便受影响。临床调理主要分两部分:暗黄兼白是肺气、脾气都虚,需健脾补肺,同时服用健脾和补肺气药物;另一种情况是面色黄而带黑,黑说明肾气不足,黄是脾气虚,暗也是人体的光泽不够,这时要用一些健脾益肾的药物。
03:16
冬天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冬天手脚冰凉有三种情况:第一,最常见的原因是脾肾阳虚,脾阳不足、肾阳不足容易拉肚子、怕冷,这些都可以服用四逆汤,四逆汤主要是干姜、附子和甘草,临床还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温胃舒等药物。第二,一些患者比较瘦、面色青黄、手脚冰凉,这是中医讲的肝气淤,阳气不达“四末”,肝气太旺会阻碍阳气通达,这时用疏肝理气药物,如逍遥散、四逆散来疏通人体的肝气,使气血通达,手脚就会温暖。第三,内在有热,隔拒人体的阳气,导致的手脚冰凉,表现为冬天和夏天手脚都凉,这时用一些清火药,可以改善症状。
脾虚的症状
脾虚的种类是比较多的,而不同情况的脾虚症状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脾气虚就会出现腹胀和倦怠的感觉,脾阳虚会表现为大便溏稀,中气下陷会出现久泻的状况,可以通过食疗和药物的方式来缓解脾虚的情况。
脾虚吃什么药
生活中不少人都或多或少有点脾虚,这种体质的患者常常伴随有乏力、食欲不振、心悸等症状,人也是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为了调理这种体质,患者一般会选择服用中药。那么,到底脾虚吃什么药好?
脾虚湿热的症状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湿热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
脾阴虚和脾阳虚的区别是什么
脾虚是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脾虚对于人身体会有很多的危害,脾虚有脾阴虚和脾阳虚两种症状,那么脾阴虚和脾阳虚的区别是什么?脾阴虚的患者主要是阴虚发热的症状,脾阳虚的患者则主要表现出为阳虚怕冷的症状,如果发现这两种情况要及时的调理治疗。
脾虚胃火旺怎么调理
脾虚胃火旺的调理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提高自身睡眠的品质。一、每天要饮用八杯水左右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不喜欢喝白开水,可以喝一些柠檬水或者多吃柑橘类的带有酸味的水果,或者喝一些舒缓的茶,比如说薄荷茶、苦荞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等。二、睡前喝一杯牛奶,做一个足浴,可以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胃火,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脾虚胃火旺分两个方面,脾虚和胃火旺两种,胃火旺主要表现在牙龈肿痛、咽痛、口腔溃疡、口气重、胃部烧灼感、胃痛等,多是由饮酒、吃辛辣制品或油腻食物引起。
语音时长 02:26

2018-04-11

56633次收听

脾虚痰湿的症状及调理
首先脾虚痰湿的人往往形体肥胖,他们皮下脂肪过多,很多人还有一些皮下的脂肪瘤,眼角也可以看到黄色瘤,咽中有痰,上下咳逆不爽,自觉乏力、倦怠,没有精神,头闷重,口淡、不渴,大便黏腻,调理首先要有充足的睡眠,规律进餐,同时要有足够多的运动,每天运动一个小时以上,如果是超重的人群,需要逐渐减肥,同时可以吃一些健脾利湿的营养粥,比如说是红豆薏米粥,长期服用,能够健脾利湿,久服轻身益气,补心。
语音时长 01:10

2018-04-11

64217次收听

脾虚按摩哪里最管用
脾虚的治疗方法中,按摩得到了更多患者关注,的确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对它并不陌生,但是了解还是很少,问起脾虚按摩哪里最管用,相信大家并不知道吧。按摩讲究手法与技术,每个人体质与病情不同,因此按摩方式与地方也不相同。
01:35
什么是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也叫脾胃阳虚,脾胃虚寒多数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脾胃虚寒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节,吃过多生冷的东西,生活作息不规律等。而且思虑过度也会伤脾,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衰弱,也会出现脾胃虚寒的情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