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皮肤病变

发布时间:2018-06-2555591次浏览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升高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使包括皮肤在内的身体各器官发生异常。据报告,30%的糖尿病患者患皮肤病,并且,通常其皮肤病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更严重。各种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的皮肤病分别具有不同特点。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以皮肤病变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也逐渐增多,其中最常见为皮肤感染、瘙痒症、湿疹,且皮肤病病情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血糖水平、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并发症等关系密切。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皮肤病表现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①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发病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时更易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皮肤干燥、皮肤小血管损害、末梢神经受累、多核白细胞功能障碍以及抗体和补体功能低下等。

真菌感染

据统计,在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真菌感染者高达40%,且感染后不易治愈,即使治愈也易复发。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感染所致,好发部位是外阴、黏膜、皱褶部位及指(趾)甲。外阴念珠菌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其瘙痒程度与血糖及尿糖升高程度相关,另外,口角炎、擦烂、甲真菌病、股癣、足癣及癣菌病亦较常见。鼻脑毛霉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一般起于鼻腔感染,随后扩散至眼及脑部,可危及生命。

细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中,皮肤化脓性感染发病率约为20%,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表现为疖、痈、毛囊炎、汗腺炎。严重感染可加重糖尿病病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也较常见,多表现为趾间及甲下感染,另外其引起的恶性外耳炎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外耳道感染,致死率达50%。红癣是由微小棒状杆菌所致表皮感染,通常发生于间擦部位,病情控制差者易患此病。

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及尖锐湿疣最常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引起的免疫学异常和末梢神经病变是包括病毒感染在内的各种皮肤感染的重要基础,因此,糖尿病可能增加病毒感染发病率。

②血管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坏疽

一般是由闭塞性动脉硬化引起,多为湿性坏疽,常见发病部位为足、外生殖器。足部坏疽在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非糖尿病人群升高50倍,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和活动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病情严重者可死于脓毒症。

丹毒样红斑

糖尿病患者下肢和足背可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可能为局部微循环受累所致微血管功能性改变。该类患者无发热、血沉增快和白细胞增多,使之区别于丹毒。

无痛性水肿性红斑

常发生于四肢及面部,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面部常潮红,病情控制不良者两颊及下颌可出现持续性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在血糖控制后扩张血管可恢复正常。

紫癜

多出现于高龄患者下肢,足部、小腿多见,一般为淤点。

神经血管性溃疡

一般由血管病变、血液高凝状态及自主神经损伤引起。自主神经损伤所致溃疡多见于脚趾、足跟及趾骨等压力高和易反复损伤部位,可为无痛性溃疡,经久不愈。静脉性溃疡易发生于浅表静脉曲张相关部位,动脉性溃疡则常伴疼痛,多发生于远端。

③神经病变所致皮肤改变

皮肤瘙痒症

瘙痒可以是糖尿病起病症状之一,多见于高龄患者,可全身泛发或局限于外阴及肛周,主要与感染、皮肤干燥或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无汗症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干燥,尤其是小腿伸侧,可伴无汗症。

糖尿病足

发病率为1%~2%,通常由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引起,表现为皮肤易发生皲裂、蜂窝织炎和深部组织感染。

眼、足综合征

发病率较低,患者有神经性足损害和典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④胶原异常所致皮肤病

胶原沉着症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颈后、背部皮肤变厚,较少见。

环状肉芽肿

最常见于四肢远端伸侧,临床表现多样 特殊类型包括巨大型、皮下结节型、穿通性及播散型环状肉芽肿。

糖尿病性硬肿病

多见于伴糖尿病的肥胖成人,颈背部、肩部常见,表现为非凹陷性皮肤硬肿。

蜡样皮肤和僵直关节

较少见,通常见于1型糖尿病。

⑤代谢障碍相关皮肤病

发疹性黄瘤

见于少数严重糖尿病患者,多出现于中年以上男性。常见于肘膝伸侧、臀部,也可发生于黏膜,表现为桔黄色丘疹或结节。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甘油三酯升高时胰岛素抵抗妨碍血液中脂肪清除有关。另外,睑黄瘤常见于中年女性,与高脂血症、肝胆疾病和糖尿病有关。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

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见,由血红素合成代谢障碍引起,以面颈、手背等日光暴露部位的散在皮疹和尿卟啉大量增多为特征。

胡萝卜素沉着症

多见于糖尿病伴高脂血症者,血清胡萝卜素水平升高,常见于手足掌侧及鼻唇沟等部位皮肤变为橘黄色,无自觉症状,巩膜无黄染,预后良好。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较罕见,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多伴发胰高血糖素瘤,口周和摩擦部位多见,表现为泛发性、游走性环状或花边状红斑,中央紫癜样,有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留有色素沉着。组织病理示表皮上半部松解坏死,为特征性表现。

相关推荐

空腹血糖高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代表怎么回事
空腹血糖高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通常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过去3个月总体的血糖水平。如果空腹血糖升高,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空腹血糖反应的是即刻的,所以会出现不是平行的状态。一般来说空腹血糖与头一天吃饭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如果空腹血糖高,比如前一天晚上吃的相对来说比较多,血糖就会升高。而糖化是血糖长期高以后,才会导致血糖升高,所以要滞后于空腹血糖。如果空腹血糖持续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会逐渐的升高。而糖化血红蛋白如果升高了以后,对于空腹血糖来说,也是反映血糖主要表现。所以对于偶尔监测到空腹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情况下,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对于未诊断糖尿病的病人,如果出现空腹血糖升高,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则提示血糖升高是近期情况。而对于糖尿病病人,如果空腹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的话,则提示饮食或者是运动或者是药物,则需要严格控制的情况的存在。所以对于大家来说,需要大家及时的到医院去就诊、检查、明确诊断,来帮助大家具体的分析,而不能单纯的靠某血糖来判定,是否需要某种特殊的治疗。
语音时长 02:20

2021-11-05

85275次收听

03:17
血糖6.5mmol/L算不算高
血糖6.5mmol/L是空腹血糖则高于正常范围,空腹血糖是指停止饮食8到12小时后的血糖,正常范围是3.9到6.1mmol/L,诊断糖尿病大于等于7,6.1到7mmol/L为空腹高血糖。诊断为糖尿病要给与药物治疗,不是则定期复查,严格控制饮食。如果6.5mmol/L是餐后血糖则在正常。餐后是指餐后两小时,进餐第一口到整两个小时的血糖,正常值是3.9到7.8mmol/L。6.5mmol/L属于正常状态,大于等于7.8mmol/L,小于等于11.1mmol/L为糖耐量异常。
03:09
感觉嘴巴甜是怎么回事
所以这个需要知道嘴巴甜,第一个可能最常见的,就是因为上一顿进食了过度的含糖量比较多的食物,第二个就有可能会不会存在着糖尿病的一个基础,第三个就是说通过吹气查幽门螺杆菌,甚至说通过做胃镜,也排除了消化性溃疡等等,什么原因都找不到,那我们的解释就是说,可能存在的一个嗅觉、味觉的轻微感觉的障碍,观察即可。
糖尿病的用药
1型和妊娠期糖尿病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选择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糖尿病的类型、并发症,决定选择药物。1型糖尿病只能选择胰岛素治疗,因为胰岛素才能改善胰岛功能衰竭,补充胰岛素治疗才能空控制好血糖。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也只能选择胰岛素治疗,不能口服任何降血糖的药物。2型糖尿病根据情况选择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如新发的2型糖尿病在早期选择胰岛素治疗,可能让胰岛功能得到修复。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磺脲类促泌剂,磺脲类促泌剂会导致低血糖发生,不建议老年人使用磺脲类促泌剂降血糖。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可以首先选择,尤其可以适合于体型肥胖患者,还有是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可以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延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语音时长 01:38

2020-02-13

56848次收听

糖尿病如何进行营养治疗
糖尿病营养治疗方法包括控制脂肪摄入、摄入适量蛋白质、菜肴少油少盐、低钠高纤维素饮食、进餐定时定量。第一、建议用植物油,每日食用量要控制在25~30克;烹调时建议低温烹调,如蒸、煮、炖的烹调方式,尽量避免煎炸炒等高温烹调;烹调时热锅凉油,避免反复油炸。第二、蛋白质每日供给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5%~20%,成年人可以按照每千克1.0~1.2克供给。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主要动物性食物和优质豆类蛋白,每天建议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以及豆类食品,蛋白质生物价值高,而且利用率高,非常易于人体吸收,建议每日优质蛋白的摄入占蛋白质总量的三分之一。第三、菜肴烹调多用蒸、煮、凉拌、涮、炖、卤等方式。烹调宜用植物油。第四、高钠饮食容易增加血容量,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第五、注意进食规律,一日至少进食三餐,而且要定时、定量,两餐之间要间隔四到五小时。
语音时长 01:40

2020-01-09

57635次收听

02:09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但是,目前典型的症状并不常见,很多患者常常是以其它症状来就诊,比如出现视力模糊、尿路感染或者出现了肌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也是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三多一少是最常见、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患者常常会主诉自己近段时间非常口渴,需要大量饮水,吃饭也非常多,常常会有饥饿感,这主要跟体内葡萄糖的代谢有一定的相关性。因为体内血的葡萄糖水平明显升高,会有渗透性利尿的作用,所以,会处于多尿的状态。而尿量增加后就会觉得口渴,会大量饮水。
妊娠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妊娠糖尿病现在非常常见,大概10%以上的妊娠妇女都患有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女性怀孕以前没有糖尿病,在怀孕时可能一些升高血糖的激素会增加,尤其到了妊娠的中后期,这时候身体里升高血糖的激素就会增多,以及胰岛素抵抗。所以在女性妊娠24到28周的时候,临床上要常规做糖耐量试验,去检查孕妇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总而言之,妊娠期糖尿病就是妊娠期,升高血糖的激素增加导致的糖尿病。
语音时长 01:13

2019-06-11

67395次收听

糖尿病人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人可以吃苹果、猕猴桃、菠萝和草莓,这些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水果。虽然糖尿病人可以吃这些水果,但是这些水果中还是含有少量的糖分,所以尽量适当的吃,不要吃的太多。
降糖药有依赖吗
降糖药物不存在依赖性问题,而是应该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够把血糖控制好。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肠促胰岛素等,种类非常多。每一种降糖药物都有其独特的降糖机制。如果长期服用一种药物,可能会出现继发性失效的问题。比如常吃的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这些药物如果长期服用,反而会引起继发性失效,不能产生降血糖的效果。如果把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服用,互相搭配、取长补短,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多种药物联合起来才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语音时长 01:50

2019-05-30

56808次收听

载脂蛋白b偏低怎么办
载脂蛋白b偏低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也最多就是引发了乏力的状况,不会造成很明显的症状,一般的情况下并不需要接受特殊的治疗,而且患者们也不需要过于担心,但是为了不影响到病情,建议大家还是需要定期的接受检查,另外在生活中也可以选择饮食治疗的方法,那么就能够有效的达到控制个人病情的一种效果。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早期症状通常有日渐消瘦、瘙痒、口干口渴、尿液多、视物模糊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糖尿病眼病怎么治疗
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等,最常见的眼部疾病就是白内障,出现白内障后对视力影响相当大,所以要去医院及时的采取治疗,而且在平时还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避免病情加重。
糖尿病的方法有用吗
其实在民间所流传的大部分偏方都是没有效果的,就连发达的医学都无法治疗病情,偏方怎么会完全治疗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们最好不要总是迷信偏方,应该在平时选择正规的渠道进行治疗,最好是选择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可以慢慢的调理,缓解病情。
01:48
糖尿病会传染吗
目前,并没有研究数据来证明糖尿病是可以传染的。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摄入食物的热量明显增加,但运动量却相对的在减少,同时,精神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这样的生活方式,促使了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的上升。
02:23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顾名思义是尿里的血糖增高,临床通常是查血里的血糖。血糖增高后会对血管造成炎性刺激,血液流到头部会出现脑梗塞,流到心脏会出现心肌缺血流到肠胃会出现胃轻瘫。流到四肢会出现手脚麻木。5到10年后才会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所以严格控制血糖很重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