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需结合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个人防护。主要措施包括避免接触活禽、规范处理禽类食品、加强手卫生、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高危人群接种疫苗等。
1、避免接触活禽
H7N9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禽类或其排泄物传播。应避免前往活禽交易市场,家庭不私自宰杀活禽。禽类养殖从业人员需穿戴防护服、口罩和手套,工作后彻底清洁。若发现病禽或死禽,应立即报告农业部门处理,切勿自行处置。
2、规范禽类食品处理
禽肉和蛋类需充分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加工时生熟分开。购买检疫合格的冰鲜禽产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禽类。处理生禽后要用肥皂水洗手,刀具案板需用沸水消毒。鸡蛋表面可能携带病毒,烹饪前应清洗外壳。
3、加强手卫生
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后、餐前便后需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20秒。无法洗手时可使用含60%以上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纸巾丢弃后及时洗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眼鼻口等黏膜部位。
4、及时就医监测
出现发热超过38℃伴咳嗽、呼吸困难等流感样症状时,需佩戴口罩立即就医。特别是有活禽接触史者应主动告知医生。早期使用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可降低重症风险。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天。
5、高危人群接种疫苗
禽类从业人员、市场检疫人员等职业暴露人群可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虽不能预防H7N9感染,但能减少混合感染风险。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易发展为重症的人群应避免接触活禽。目前H7N9人用疫苗仍在研发中,暂未上市使用。
日常需保持室内通风,每周至少2-3次环境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增强免疫力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出现聚集性发热病例或禽类异常死亡时,应立即向疾控部门报告。禽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活禽市场,必要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做好防护。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