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耳鼻喉科 > 外科 > 鼻窦炎
鼻窦炎的症状主要有鼻塞、脓性鼻涕、面部疼痛或压迫感、嗅觉减退。症状按早期表现到终末期排列,可能伴随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鼻黏膜充血肿胀导致通气不畅,单侧或双侧鼻腔阻塞感...
鼻窦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鼻窦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
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冲洗液清洁鼻腔,有...
鼻窦炎可能由感冒、过敏反应、鼻腔结构异常、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鼻腔冲洗、手术矫正等方式缓解。
病毒性感冒可能导致鼻窦黏膜充血,引发急性鼻窦炎。保持鼻腔湿...
鼻窦炎多数情况下可以彻底治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鼻腔冲洗、手术治疗、生活调整等。鼻窦炎通常由细菌感染、过敏反应、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
细菌感染引起...
鼻窦炎的症状主要包括鼻塞、流脓涕、头痛和嗅觉减退,治疗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干预等方式进行。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减轻鼻黏...
鼻窦炎可能引发头痛、嗅觉减退、中耳炎、脑膜炎等危害,按严重程度从轻度功能障碍到严重并发症排列。
鼻窦炎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压迫神经引发持续性钝痛,常见于前额及眼眶周围,可能...
一岁宝宝鼻窦炎的症状主要包括鼻塞、流脓涕、咳嗽、发热等。症状发展通常表现为早期鼻部不适、进展期呼吸道症状加重、严重时可能伴随全身反应。
鼻腔黏膜肿胀导致通气不畅,宝宝可能...
1234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接种乙肝疫苗后一般2-4周可产生抗体,实际时间受到疫苗类型、接种程序、个体免疫状态、年龄等因素影响。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抗体产生较快,通常2周可检出;CHO细胞疫苗需3-4周形成有效抗体。
完成0-1-6月三针全程接种后1-2个月抗体滴度达峰值,仅接种单针时抗体产生延迟。
免疫功能正常者应答良好,HIV感染者、透析患者等免疫低下人群可能需加强接种或延长观察期。
新生儿接种后4周抗体阳转率超过90%,40岁以上成人免疫应答速度可能减缓。
建议完成接种1-2个月后进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确认抗体水平,日常避免高危暴露行为。
被乙肝携带者的针扎到存在感染风险,但概率较低。感染风险主要与伤口深度、病毒载量、暴露后处理、疫苗接种情况等因素有关。
表皮轻微划伤感染概率极低,深部穿刺伤可能增加病毒接触血液的概率。
若针头残留血液中乙肝病毒载量较高,传染风险相对提升。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并用流动水冲洗,可降低病毒入侵概率。
已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且抗体阳性者,基本具有保护作用。
建议立即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未接种者需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启动疫苗接种程序。
重度肝炎是指肝脏炎症程度严重,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疾病引起,通常伴随肝功能显著异常和器官损伤风险。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重度肝炎,表现为黄疸、腹水,需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并监测肝功能。
长期过量饮酒引发肝细胞坏死,可能出现肝性脑病,需戒酒并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护肝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过量使用导致肝衰竭,需停用肝毒性药物,必要时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
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常见女性,需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重度肝炎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限制蛋白质摄入,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肝酶指标,出现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
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双阴性说明未感染乙肝病毒且未产生有效免疫保护,需结合乙肝核心抗体等指标综合判断。
双阴性表明未接触过乙肝病毒,但存在暴露风险,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建立免疫屏障。
抗体阴性提示缺乏对乙肝病毒的防御能力,可通过0-1-6月程序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极少数处于感染窗口期者可能出现假阴性,需间隔1-3个月复查乙肝两对半指标。
部分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接种疫苗后可能不产生抗体,建议检测乙肝病毒DNA排除隐匿感染。
日常应避免高危行为,接种疫苗后需复查抗体滴度,医务工作者等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加强免疫。
乙肝第四项阳性通常指乙肝e抗体阳性,可能由急性乙肝恢复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免疫系统清除病毒、既往感染等因素引起。
处于急性乙肝感染后的恢复阶段,体内病毒被清除后e抗体出现,此时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即可。
慢性乙肝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复制受抑制,可能出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表现为e抗体阳性,需继续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药物。
机体免疫系统成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时会产生e抗体,可能伴随肝功能轻度异常,可配合使用水飞蓟宾胶囊等保肝药物。
既往感染乙肝病毒但已自愈的人群可能长期携带e抗体,建议每半年复查乙肝五项和肝脏超声。
发现乙肝e抗体阳性应完善HBV-DNA检测,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