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普通外科 > 外科 > 运动障碍疾病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2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前列腺癌患者不能手术时可通过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控制病情。前列腺癌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尿困难、骨痛、血尿等症状。
1、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通过抑制雄激素分泌或阻断其作用延缓肿瘤进展。常用药物包括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比卡鲁胺片等。这类治疗可能导致潮热、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并补充钙剂。内分泌治疗适用于多数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尤其对激素敏感型肿瘤效果显著。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和放射性粒子植入两种形式。外照射适用于局部进展期肿瘤或骨转移灶止痛,放射性粒子植入可用于局部肿瘤控制。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尿频、直肠刺激等症状,通常2-4周后逐渐缓解。放射治疗对局限病灶效果较好,可联合内分泌治疗提高疗效。
3、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常用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泼尼松片方案,适用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紫杉醇类、铂类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分裂,但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反应。治疗期间需每周监测血常规,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需调整剂量或更换方案。
4、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如奥拉帕利片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患者,可阻断肿瘤DNA修复途径。使用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认BRCA等突变状态,常见副作用包括贫血、恶心等。该治疗精准性强但费用较高,需评估患者经济承受能力。
5、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适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肿瘤。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肠炎等不良反应。治疗前需进行PD-L1检测,有效率约20-30%,需配合糖皮质激素管理副作用。
前列腺癌患者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等改善血液循环,饮食宜选择低脂高纤维食物如西蓝花、燕麦等。避免久坐压迫会阴部,每2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定期复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骨扫描等指标,出现严重骨痛或排尿梗阻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家属应协助记录用药反应和症状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维持治疗信心。
肾结石患者通常不建议饮用白酒,可能加重病情或诱发疼痛发作。白酒中的酒精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结石形成与排出,具体风险与个体代谢及结石类型有关。
酒精代谢会增加尿液酸度,尤其对于尿酸结石患者可能加速结晶沉积。白酒的利尿作用可能造成短暂尿量增多,但后续脱水效应会使尿液浓缩,增加草酸钙等成分过饱和风险。乙醇还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导致电解质紊乱,影响结石排出。部分患者饮酒后可能因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出现肾绞痛,尤其已存在梗阻时疼痛更明显。
少数无症状的小结石患者偶尔少量饮酒可能无显著不适,但酒精会干扰结石药物代谢,如正在服用枸橼酸钾颗粒或别嘌醇片等降尿酸药物时,可能降低疗效。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肾结石患者饮酒还会加重基础疾病。
肾结石患者应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水摄入,可适量饮用柠檬水等碱性饮品。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变化,若出现持续腰痛、血尿或发热需立即就诊。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尿酸结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感染性结石需配合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草酸钙结石可考虑肾石通颗粒辅助排石。
色弱或色盲患者能否考取教师资格需根据具体岗位要求判断,多数情况下轻度色弱不影响教学岗位报考,但涉及美术、化学等对颜色辨识要求严格的学科可能受限。
轻度色弱通常不影响日常教学,体检标准中未明确禁止色弱者从事普通学科教学。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普遍采用《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其中仅规定色盲者不宜从事美术、化学、生物等需辨色力的学科教学,对普通学科无硬性限制。部分地区对教师岗位的色觉要求可能略有差异,但多数基础教育岗位允许色弱考生报考。考生可通过佩戴色觉矫正镜或使用辅助工具提升辨色能力,部分国家已允许矫正后达标者从事相关职业。
全色盲或重度红绿色盲患者报考特定学科可能受限。美术教师需准确区分颜料色彩,化学教师需辨识试剂颜色变化,这些岗位通常要求辨色力正常。部分特殊教育岗位如盲校教师对色觉无要求,可成为色觉障碍者的职业选择方向。现行体检标准中,色盲者不得从事以颜色作为技术标准的特殊工种,但未全面禁止所有教学岗位。
建议色觉异常者在报考前查阅当地最新教师资格体检标准,针对性选择对色觉要求宽松的学科。备考期间可进行色觉适应性训练,必要时咨询专业眼科医生获取矫正建议。若报考受限学科,可考虑转报不受色觉限制的文史类或理论型学科岗位。
脊柱损伤固定头部需采用专业方法,主要方式有徒手固定、颈托固定、脊柱板固定、沙袋固定、头颈胸支具固定。脊柱损伤可能由外伤、退行性病变、肿瘤、感染、先天畸形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1、徒手固定
徒手固定适用于现场急救,需保持头部与躯干呈直线,双手固定患者两侧下颌角及枕部,避免旋转或屈伸动作。该方法能临时稳定颈椎,防止二次损伤,但需持续施力直至使用专业固定器材。操作时需注意观察呼吸状况,避免压迫气管。
2、颈托固定
颈托通过硬质材料限制颈椎活动,常用可调节式颈围或费城颈托。使用时需测量患者下颌至胸骨上窝距离选择合适型号,先托起枕部再安装前片,确保颈托上缘支撑下颌、下缘贴合锁骨。颈托可减少颈椎70%活动度,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压疮,需每2小时检查血液循环。
3、脊柱板固定
脊柱板配合头部固定器可实现全身制动,适用于多发伤转运。将患者轴向翻滚至脊柱板后,用额部绑带、下颌托及双侧沙袋固定头部,再用躯干固定带约束。脊柱板能保持脊柱中立位,但硬质表面可能引发压疮,转运时间超过2小时需加垫减压垫。
4、沙袋固定
沙袋固定常用于卧床患者,在头部两侧放置1-2公斤沙袋,前额用宽胶布横向固定于床面。该方法简单易行,能防止无意识患者的头部转动,但无法限制屈伸运动。需定期检查胶布是否过敏,每4小时更换固定位置预防压伤。
5、头颈胸支具
头颈胸支具通过金属支架连接头环与胸托,用于严重不稳定骨折术后固定。支具需定制适配,通过颅骨钉或石膏固定,可完全限制颈椎各方向活动。安装后需每日消毒钉道,观察有无脑脊液漏或感染征象,通常需佩戴8-12周直至骨愈合。
脊柱损伤后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扭转或突然起身动作。饮食应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鱼类、绿叶蔬菜,促进骨骼修复。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恢复颈肌力量。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出现新发麻木、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转运患者时始终保持脊柱轴线稳定,使用硬质担架并固定头部与躯干。
骨肽对强直性脊柱炎可能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但需结合规范药物治疗和个体化方案。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需长期综合管理。
骨肽是从动物骨骼中提取的多肽类物质,含有钙、磷、胶原蛋白等成分,可能通过调节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作用。部分临床观察显示,骨肽联合常规药物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活动受限,但其抗炎效果弱于非甾体抗炎药或生物制剂,不能替代核心治疗方案。使用骨肽时需注意过敏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或皮疹。
强直性脊柱炎的核心治疗仍以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为主,中重度患者需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骨肽仅作为辅助手段,其疗效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且不同产品成分差异较大。患者使用前应评估肝肾功能,避免与高钙血症相关药物联用。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坚持关节功能锻炼如游泳、瑜伽,保持正确姿势,避免久坐和负重。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海鱼、蛋黄,适量补充钙质。定期监测炎症指标和脊柱活动度,出现新发疼痛或僵硬加重时及时复诊调整方案。骨肽的使用应在风湿免疫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替代或停用处方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