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呼吸内科 > 内科 > 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的指征主要包括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毫米汞柱、二氧化碳分压超过50毫米汞柱、呼吸频率持续超过35次/分、意识障碍或呼吸肌疲劳导致通气不足。
动...
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口唇发绀、精神异常。
患者自觉呼吸费力,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或深度变浅,早期可能在活动后加重。
呼吸衰竭与窒息死亡属于不同概念,呼吸衰竭是多种疾病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窒息死亡是呼吸完全停止导致的死亡结果。
呼吸衰竭指血氧分压低于60mmHg或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
呼吸衰竭可能导致死亡,通常由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多器官功能衰竭、酸碱平衡紊乱等原因引起。
长期缺氧会导致脑细胞不可逆损伤,引发昏迷或脑死亡。需通过氧疗或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可分为Ⅰ型(低氧性)和Ⅱ型(高碳酸性)两种类型,给氧方式需根据分型选择,主要有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无创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
以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动脉血...
呼吸衰竭可分为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主要依据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水平进行分型。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毫米汞柱,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常见于肺实质病变...
呼吸衰竭主要分为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两种类型,具体表现为低氧血症型和高碳酸血症型,其分类依据为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病理生理机制差异。
以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
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氧疗、病因治疗、呼吸支持、并发症防治。
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低浓度至中浓度氧气,纠正低氧血症,目标维持血氧饱和度在合理范围。
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合理氧疗、预防并发症。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必要时使用雾化吸入或吸痰设备,避免痰液堵...
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管理、病情监测、心理支持。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时使用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需严格...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50多岁骨折可通过复位固定、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促进恢复。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长期劳损、病理性骨折、年龄因素等原因引起。
闭合复位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通过手法调整骨块位置后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移位需手术切开复位,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固定失效。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骨质疏松患者需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碳酸钙D3颗粒进行抗骨松治疗。中药方面可选用伤科接骨片、云南白药胶囊促进骨痂形成,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每日摄入牛奶、鸡蛋、鱼肉等富含优质蛋白和钙的食物,搭配西蓝花、芥蓝等深绿色蔬菜补充维生素K。可适量增加核桃、亚麻籽等ω-3脂肪酸食物减轻炎症反应。避免高盐饮食和过量咖啡因影响钙质吸收。
固定解除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采用被动屈伸练习防止僵硬。肌力恢复期使用弹力带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后期通过水中行走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负重能力。训练强度需遵循康复师指导,避免二次损伤。
复杂关节内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时,可能需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考虑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手术。术后需配合脉冲电磁场等物理治疗促进骨愈合,高龄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
骨折恢复期间应保持每日600-800毫克钙质摄入,适当晒太阳帮助维生素D合成。戒烟限酒以免影响骨骼血供,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筛查骨质疏松,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直至完全康复。出现固定松动、持续疼痛或皮肤发绀需立即复诊。
鼻甲表面溃烂出血可能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外伤或感染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常见原因包括鼻腔黏膜干燥破损、炎症刺激、机械性损伤等,表现为反复鼻出血、鼻腔疼痛或结痂。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或黏膜修复剂(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严重者需电凝止血。
鼻腔环境干燥是导致鼻甲黏膜溃烂的常见诱因。长期处于空调房、气候干燥地区或频繁挖鼻会破坏黏膜屏障,引发微小裂口。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在50%-60%,每日3-5次生理性海水喷雾护理可改善症状。避免用力擤鼻,擤鼻时需单侧交替进行。若出血量少,可压迫鼻翼5-10分钟止血,同时冷敷鼻根部血管收缩。
慢性鼻炎或特殊类型鼻炎可能造成黏膜病理性改变。萎缩性鼻炎患者鼻甲黏膜变薄、腺体萎缩,易形成溃疡面伴恶臭痂皮。干燥性鼻炎则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接触粉尘或冷空气后加重。需通过鼻内镜检查和鼻腔分泌物培养鉴别,医生可能开具红霉素软膏控制感染,或维生素A软膏促进上皮修复。合并严重鼻中隔偏曲者需手术矫正。
外伤或异物残留可直接损伤鼻甲黏膜。儿童误塞玩具零件、成人频繁使用鼻腔喷雾剂均可能引发局部溃烂。此类情况需由耳鼻喉科医生用专业器械取出异物,溃烂面可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粘连,恢复期禁止辛辣饮食。反复出血伴头痛需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保持鼻腔清洁湿润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每日用35-37℃生理盐水冲洗1-2次,冲洗后涂抹少量凡士林保护黏膜。饮食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避免烟酒刺激。出血期间暂停剧烈运动,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若出血持续超过30分钟或单次出血量超过200毫升,应立即急诊处理。长期溃烂不愈需活检排除恶性肿瘤可能。
孕晚期便秘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见红,但严重便秘可能诱发宫缩或肛周血管破裂,间接引起少量出血。孕晚期见红更常见于宫颈变化、胎盘因素或临产征兆,需及时就医鉴别。
孕晚期便秘可能因增大的子宫压迫肠道、激素变化减缓胃肠蠕动或铁剂补充等因素引起。若排便时过度用力,可能造成肛裂或痔疮出血,表现为便后纸巾带血,血色鲜红且与粪便分离。此类出血量少且局限,通常不伴随腹痛或阴道流液。日常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饮水、规律活动缓解便秘,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
若见红表现为阴道出血且混有黏液,或伴随规律宫缩、腰酸下坠感,则可能与宫颈管缩短、胎盘早剥等产科因素相关。此类出血可能呈暗红色或褐色,需立即就医评估。孕晚期任何出血均需通过超声检查、胎心监护排除胎盘异常或早产风险,避免自行判断延误治疗。
孕晚期应保持每日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及适量全谷物,推荐西蓝花、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久坐久站,可进行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出现出血症状时需记录出血量、颜色及伴随症状,禁止自行使用开塞露等刺激性通便药物。
成人黄疸的治疗难度与病因密切相关,多数情况下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缓解,但部分病因导致的黄疸可能治疗周期较长或预后较差。黄疸通常由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或胆管梗阻等原因引起,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由肝炎、脂肪肝等常见肝胆疾病引发的黄疸,治疗相对明确。早期使用护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配合抗病毒治疗,多数患者1-3个月内胆红素可逐步恢复正常。胆结石导致的梗阻性黄疸,通过内镜下取石或腹腔镜手术解除梗阻后,症状通常1-2周明显改善。这类情况虽然需要医疗干预,但总体治愈率较高。
部分病因导致的黄疸治疗难度显著增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自身免疫性肝病需要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免疫抑制剂,病情控制后仍需终身用药。恶性肿瘤如胰头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即便通过胆管支架置入缓解症状,原发病灶的治疗仍面临较大挑战。先天性溶血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能需脾切除手术才能根本改善黄疸,术后感染风险又需长期防范。
建议出现黄疸及时排查病因,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日常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减轻肝脏负担。定期监测胆红素和肝功能指标,严格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多数黄疸患者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