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吃荔枝可能导致低血糖,主要与荔枝中的次甘氨酸A和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两种毒素抑制糖代谢有关。未成熟荔枝中这两种物质含量更高,空腹或儿童大量食用时易引发低血糖反应。
荔枝含有的次甘氨酸A和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会干扰人体糖异生过程,抑制脂肪酸氧化,导致肝脏无法正常释放葡萄糖。尤其在空腹状态下,机体依赖糖异生维持血糖水平,此时大量摄入荔枝会加剧血糖供应不足。儿童因肝糖原储备较少且代谢旺盛,更易出现突发性低血糖,表现为头晕、冷汗甚至抽搐。未成熟荔枝的毒素含量可达成熟果实的2-3倍,食用时需特别注意果实的成熟度。部分人群可能存在遗传性代谢缺陷,对荔枝毒素的敏感性更高。
预防荔枝相关低血糖需避免空腹食用,成人单次摄入量建议控制在200克以内,儿童不超过5颗。食用时可搭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包、米饭等。出现心慌、手抖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进食糖果或饮用糖水,严重者需静脉注射葡萄糖。糖尿病患者、肝病患者及营养不良者应谨慎食用荔枝,必要时咨询医生。储存荔枝时注意选择完全成熟的果实,避免食用果皮发青或带有酸涩味的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