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憋尿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主要与尿液浓缩、细菌滋生、晶体沉积、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憋尿导致尿液滞留时间延长,水分重吸收增加使尿液浓缩,尿液中钙、草酸等成分过饱和易形成结晶。建议定时排尿,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
尿液滞留可能引发尿路感染,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气使尿液碱化,促进磷酸盐结晶析出。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长期憋尿使尿液中草酸钙、磷酸钙等微结晶无法及时排出,在肾盂沉积形成结石核心。枸橼酸钾、别嘌醇、氢氯噻嗪等药物可调节尿液成分。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导致尿钙、尿酸排泄增加,憋尿会加剧结晶形成。需治疗原发病,配合碳酸镧、非布司他等药物控制代谢指标。
保持每日规律饮水,避免高草酸饮食,出现腰痛或血尿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泌尿系统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