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可能由激素水平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遗传代谢缺陷、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需通过终止妊娠、保肝治疗、血浆置换等方式干预。
1、激素水平异常
妊娠晚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激增可能抑制脂肪酸氧化,导致肝细胞脂肪沉积。建议密切监测肝功能,必要时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改善胆汁淤积。
2、线粒体功能障碍
妊娠期线粒体β氧化能力下降会导致游离脂肪酸堆积,与长链3-羟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有关。需静脉补充中链甘油三酯,禁用四环素类肝毒性药物。
3、遗传代谢缺陷
胎儿脂肪酸氧化障碍基因突变可能通过胎盘影响母体代谢,表现为转氨酶急剧升高伴低血糖。需筛查CPT1A等基因,紧急分娩后给予左卡尼汀治疗。
4、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或HEV感染可能诱发微泡性脂肪变,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重症患者需肝移植评估。
妊娠期出现恶心呕吐伴黄疸需立即就医,严格限制脂肪摄入并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分娩后多数患者肝功能可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