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卧床病人喂流食后反流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卧床病人喂流食后反流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卧床病人喂流食后反流可能是由于胃食管反流、进食姿势不当、胃排空延迟或吞咽功能障碍造成的。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调整喂养方式,并酌情寻求医疗干预。
1、胃食管反流的可能性
卧床病人由于长时间平卧,容易导致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特别是在喂流食后。这是因为平卧位使得重力作用减弱,胃部压力增加,加之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可能较弱,导致反流出现。应让病人在进食时采取半坐卧位30至45度,进食后保持该体位约30分钟,以尽量减少胃食管反流发生的可能性。
2、进食姿势与喂养速度不当
喂养时体位过于平躺或喂食速度过快也会造成流食反流。喂养时应缓慢进行,每次少量,观察病人的吞咽情况,切忌大口灌食。另外,可以使用专门为卧床患者设计的加厚流食,延缓食物流动速度,更利于消化吸收。
3、胃排空延迟
某些卧床病人如长期糖尿病或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可能存在胃排空延迟的问题,使流食停留在胃中的时间过长,造成反流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帮助加速胃排空。建议使用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以减少胃的负担。
4、吞咽功能障碍
长期卧床病人中,因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如果喂流食后出现反流、咳嗽甚至误吸,需要警惕吞咽困难。可以请专业康复师评估吞咽功能,并训练患者吞咽能力;必要时改用鼻饲或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喂养,以减少反流和误吸风险。
针对流食喂养后的反流问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若采取上述方法后症状仍未缓解或反流伴随呛咳甚至吸入性肺炎,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诊断与治疗,避免进一步严重的并发症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鞋底外侧磨损怎么纠正

鞋底外侧磨损通常与步态异常、下肢力线分布不均等因素有关,纠正方法包括调整步态、佩戴矫正鞋垫、强化关节和肌肉力量等。 1、鞋底外侧磨损的原因 鞋底外侧磨损是很多人常见的一种步态问题,背后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步态异常:走路时脚部外翻或足弓过高,容易造成足部力量分布不均,加重外侧磨损。 ② 下肢力线不协调:髋、膝、踝关节的排列异常,如膝外翻O型腿或髋部力量不足等,会使得脚步重心偏向外侧,加速外侧磨损。 ③ 鞋子设计问题:不适合脚型或质地过软的鞋子,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导致走路时压力过度集中于外侧。 ④ 运动或跑步姿势不当:经常进行运动或长时间站立的人,若姿势不正确,会产生长期的不良机械应力。 2、纠正鞋底外侧磨损的方法 ① 调整步态与姿势:建议观察自己的日常走路方式,避免脚部外翻,可以通过请专业康复师或物理治疗师分析步态,并在需要时加强训练腰、胯和膝盖的控制能力。如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建议及时就医。 ② 佩戴矫正鞋垫:定制矫正鞋垫是解决鞋底外侧磨损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调整足部受力分布,减少外侧的压力。尤其对有足弓问题的人群如高弓足、扁平足更需重视。 ③ 选择合适的鞋子:穿具有足弓支撑、提供足够缓冲性能的运动鞋,避免鞋底过于平坦或内部支撑不足的鞋子。 ④ 加强下肢力量和柔韧性:通过一些针对性的运动强化小腿的胫骨前肌、腓骨肌以及髋周肌肉群。例如,双脚交替站立在平衡垫上,或者进行弹力带阻力练习。保持踝关节和足底的灵活性同样十分重要,可以通过拉伸足底筋膜及腓肠肌群来实现。 3、严重情况下的医学干预 若鞋底外侧磨损伴随明显疼痛、关节异响或运动受限,应及时咨询骨科治疗方法可能包括以下几种: ① 体外影像评估和矫正器具:医生通常会通过X光或步态分析确定原因,并建议使用更专业的矫正鞋或膝关节矫正器。 ② 物理治疗:专业的力线调整训练可以进一步恢复正常的步态与力线分布。 ③ 手术治疗:在严重病例中,例如因为下肢结构畸形导致长期外侧磨损,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 鞋底外侧磨损不仅反映了步态问题,也可能预示着肌肉、关节的不协调。通过纠正步态、矫正鞋垫、科学运动等方法,能够显著减轻磨损问题,并提升足部健康。同时,建议定期留意鞋子的磨损情况,视需要及时更换或调整,以避免对关节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