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保健 > 针灸科

拔罐紫红色说明什么原因

|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拔罐紫红色说明什么原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拔罐后皮肤呈现紫红色可能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体寒湿重或拔罐时间过长有关,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原因。如果伴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
1、气血运行不畅
拔罐的原理是利用负压促进皮肤微循环,被拔部位如果气血运行存在阻滞,如经络不通、局部供血不足等,可能导致皮肤出现明显的紫红色。尤其是经常久坐、熬夜或缺乏运动的人群,气血循环差的情况更为普遍。
对策:平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保证作息规律,增加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或慢跑,可以通过饮食多摄入有助于活血化瘀的食材,如红枣、生姜和枸杞。
2、体寒湿重
中医认为,体质偏寒湿的人在拔罐后容易出现紫红或紫黑色,因为寒湿会阻碍血液循环,使得毛细血管瘀滞。湿寒体质的人通常有怕冷、乏力、关节酸痛等表现,拔罐后皮肤颜色深是湿寒被拔出的表现之一。
对策:寒湿体质的调理可以通过暖身驱寒来改善,如在饮食中加入姜茶、红糖水,日常洗热水澡,也可以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但需要避免过于频繁拔罐,以免加重局部刺激。
3、拔罐时间过长
拔罐时间过长或负压过大,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的压力过高,使皮下血管破裂,引起皮肤紫红甚至瘀斑。通常标准拔罐时间为10-15分钟,不适合停留过久。
对策:进行拔罐时,建议选择专业人士操作,并严格按照时间和力度控制。如果自行拔罐,应了解相关注意事项,选择适当强度。
拔罐后皮肤变紫红并不完全意味着身体出现严重问题,但如果颜色持续较长时间、伴随明显不适或其他症状,建议尽快就医排查潜在的健康隐患。平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和饮食调理,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和体质状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拔罐可以经常拔吗

拔罐不宜经常进行,频繁拔罐可能引发皮肤损伤、感染或导致体虚等问题,一般建议每次间隔5-7天,并根据身体状况和需求适量进行。拔罐虽有一定保健作用,但需科学合理地使用。 1. 拔罐过于频繁的危害: 经常拔罐可能对皮肤造成损伤,拔罐时皮肤局部会形成瘀斑,这是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如果短时间内再次拔罐,损伤未恢复的皮肤会进一步受伤。另外,频繁拔罐可能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尤其是对体质虚弱者,容易出现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拔罐依赖”,长期下去反而不利健康。 2. 拔罐的间隔时间和频率: 拔罐通常建议每次间隔5-7天,具体频率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对于初次尝试拔罐者或体质较弱者,建议从低频率开始,观察身体反应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如果用于某些慢性病治疗,可遵医嘱制定拔罐疗程,但仍需注意间隔时间,避免损伤皮肤。 3. 科学拔罐的建议: 选择合适的部位: 类似背部、肩颈等肌肉丰富的部位更适合拔罐,而骨骼凸起、关节处或皮肤损伤的区域应避免拔罐。 注意拔罐时间: 拔罐时间通常控制在5-10分钟,不宜过长,以免局部起水泡或加重瘀血。 观察身体反应: 拔罐后若出现头晕、乏力、疼痛加剧等异常,应立即停止并咨询 选择正规机构: 确保操作人员专业,并使用消毒器具,避免因消毒不当引起皮肤感染。 拔罐虽是一种传统的中医保健方式,但不宜过于频繁,应量力而行,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频率和方法,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在配合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发挥其保健效果。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