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拔罐后皮肤呈现紫红色可能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体寒湿重或拔罐时间过长有关,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原因。如果伴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
1、气血运行不畅
拔罐的原理是利用负压促进皮肤微循环,被拔部位如果气血运行存在阻滞,如经络不通、局部供血不足等,可能导致皮肤出现明显的紫红色。尤其是经常久坐、熬夜或缺乏运动的人群,气血循环差的情况更为普遍。
对策:平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保证作息规律,增加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或慢跑,可以通过饮食多摄入有助于活血化瘀的食材,如红枣、生姜和枸杞。
2、体寒湿重
中医认为,体质偏寒湿的人在拔罐后容易出现紫红或紫黑色,因为寒湿会阻碍血液循环,使得毛细血管瘀滞。湿寒体质的人通常有怕冷、乏力、关节酸痛等表现,拔罐后皮肤颜色深是湿寒被拔出的表现之一。
对策:寒湿体质的调理可以通过暖身驱寒来改善,如在饮食中加入姜茶、红糖水,日常洗热水澡,也可以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但需要避免过于频繁拔罐,以免加重局部刺激。
3、拔罐时间过长
拔罐时间过长或负压过大,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的压力过高,使皮下血管破裂,引起皮肤紫红甚至瘀斑。通常标准拔罐时间为10-15分钟,不适合停留过久。
对策:进行拔罐时,建议选择专业人士操作,并严格按照时间和力度控制。如果自行拔罐,应了解相关注意事项,选择适当强度。
拔罐后皮肤变紫红并不完全意味着身体出现严重问题,但如果颜色持续较长时间、伴随明显不适或其他症状,建议尽快就医排查潜在的健康隐患。平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和饮食调理,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和体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