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江强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在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减少血液凝滞。措施包括保持规律活动、控制危险因素以及适当使用医疗干预。
1、保持规律活动
久坐或长时间不动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诱因之一,无论是长期静坐工作的人群还是长途旅行乘客,都需要注意定期活动下肢。如果因为工作或旅途中无法站立走动,可以尝试在座位上进行简单的腿部运动,例如脚尖踮起、脚后跟抬起、伸展双腿等,每次持续5-10分钟,每小时起身活动一次更佳。避免长时间盘腿坐姿,以免压迫腿部静脉。
2、控制危险因素
某些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会显著增加血栓风险。保持健康的体重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实现。其中,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的饮食结构对血管健康尤为有益。另外,吸烟会显著影响血管功能,戒烟有助于降低血栓发生率。如果患有某些血液疾病或已确诊存在易栓症倾向,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早干预。
3、适当的医疗干预
对于术后卧床患者、孕妇或有家族血栓病史的高危人群,由于血栓风险较高,适当的医疗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穿戴压力梯度型弹力袜,它通过外部压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特定高危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预防血栓形成。定期医学体检如超声检查能够尽早发现血管问题。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综合行动,运动、饮食、健康管理与必要医疗干预相结合,非常重要的是,如果高危人群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或皮肤变色等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演变为更加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肺栓塞。预防重于治疗,日常坚持对血管健康的重视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