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江苏省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骨折一直不消肿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受损甚至形成永久性功能障碍,需及早查明原因并采取治疗措施。常见原因包括未正确复位、炎症或感染、长期不活动以及营养不足等。应通过医疗干预、康复训练以及改善生活习惯来缓解症状并促进恢复。
1、复位不当或处理不及时
如果骨折部位未正确复位或处理延误,可能导致周围软组织持续处于受压状态,从而阻碍局部血液循环,造成肿胀持续不消。应及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CT等确认骨骼是否正确复位,必要时配合手术处理。手术方法如螺钉内固定、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可根据骨折类型及位置选择。
2、炎症或感染问题
骨折后若未能保持伤口清洁或内部组织损伤过重,容易引发软组织炎症或感染,导致肿胀持续存在,同时伴有红肿、疼痛或分泌物。如出现感染迹象,需立即前往医院,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常见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万古霉素,同时定期清理伤口。
3、长期缺乏活动及康复
骨折后长期保持患处不动可能导致淋巴液、血液流动减缓,从而加重肿胀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例如踝泵练习轻微足踝屈伸动作、被动活动及关节主动屈伸运动。这些运动不仅能加速消肿,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4、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衡
蛋白质和矿物质摄入不足会减缓骨折愈合和软组织修复进程,使肿胀持续时间延长。饮食上建议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如鱼肉、鸡蛋、豆制品,同时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例如通过饮用牛奶、食用深绿色蔬菜如西蓝花、菠菜。对肿胀明显者,还可适量控盐以防止身体液体潴留。
5、血液循环障碍或深层问题
肿胀可能还与深层静脉血栓或血管受压相关,这类情况较为危险,可能导致肢体坏死或肺栓塞,需特别警惕。如果骨折周围肿胀长期不缓解且伴随肢体冰凉、发麻或明显疼痛,应尽快就医进行血管彩超检查,根据医生建议实施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或手术处理。
长期不消肿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更可能导致骨和关节功能障碍,应引起重视。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依从医生指示治疗,同时结合康复运动与健康饮食最大程度促进恢复。如果您存在类似问题,立即寻求医生帮助是关键,切勿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