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如何判断病人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如何判断病人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玮琰
周玮琰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判断病人是否需要心肺复苏的核心标准是观察病人是否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呼吸异常、没有可触摸到的脉搏或心跳骤停。一旦确认情况,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迅速拨打急救电话求助。
1、判断意识是否丧失
当怀疑病人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时,可通过轻拍患者肩膀、大声呼喊的方式判断病人是否失去意识。如果病人没有任何回应,需要立即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2、观察呼吸情况
检查病人的胸部是否有起伏,或者靠近患者鼻口,感受是否有呼吸气流。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呼吸明显异常例如喘息样呼吸、间断性喘息,需高度怀疑心跳骤停,开始心肺复苏。
3、检测脉搏或心跳
非专业人士可轻触病人的颈动脉位于喉结和颈部侧边之间的凹槽,判断是否能够感受到脉搏跳动。如果怀疑无脉搏跳动,需尽快开始心肺复苏,避免耽误抢救时间。
4、时间不可浪费,行动要果断
对于非专业人士,如果对“呼吸异常”和“无脉搏”判断困难,只需发现患者无意识、不正常反应时,跨入心肺复苏的第一步是最安全的选择。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
发现患者需心肺复苏时,第一时间拨叫120急救,让专业机构接管;此时需遵循“CAB”流程:
检查循环Circulation,即进行胸外按压:双手交叉快速按压胸骨下半部分,深度为至少5厘米,按压速率100-120次/分钟。
保持呼吸气道Airway畅通:将患者头部后仰,抬下颌打开气道。
进行人工呼吸Breathing:在保证气道畅通后,捏住病人鼻子,对其口部进行人工呼吸,但需确保每次呼吸充气后胸廓能明显上升。
明确判断病人是否需要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前提。一旦确认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应毫不犹豫地执行急救措施,并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学会并规范进行心肺复苏,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经常眩晕怎么回事

经常眩晕可能与内耳疾病、脑部问题、血液循环障碍以及心理因素等有关,需要根据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果眩晕频繁发生且伴随恶心、呕吐、视力障碍或行动困难等,建议尽快就医查明原因。 1、内耳功能异常 内耳是控制平衡的重要器官,内耳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眩晕。例如,常见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由于耳石脱落进入内耳半规管引发的短暂性眩晕;梅尼埃病则是因内淋巴液积聚引起。此类问题可通过前庭康复训练如耳石复位法、药物治疗如倍他司汀片缓解症状或减少盐分摄入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严重,还需要听力学检查、前庭功能测试等来明确诊断。 2、脑血管问题 如脑供血不足或小脑疾病可能导致经常性眩晕。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或颈椎病都可能影响脑部供血。改善血液循环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按摩缓解颈椎压力、进行适量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以增强身体循环系统的健康。 3、心理问题引发的焦虑性眩晕 持续的心理压力或焦虑可能诱发眩晕。此类问题通常伴随胸闷、心律加快等症状。通过心理放松训练如冥想、深呼吸、规律作息或接受心理咨询都可以有效改善。同时配合补充维生素B族,增强神经系统功能,对缓解焦虑也十分有益。 4、低血糖或贫血 血糖水平过低或者血红蛋白不足,可能会导致大脑供氧和供能不足,诱发眩晕。改善低血糖可通过规律饮食、随身携带小零食如水果、坚果避免血糖波动。而贫血的人可通过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菠菜以及铁剂补充来改善健康状况。 如果经常眩晕伴随吞咽困难、言语迟缓或频繁跌倒等症状,则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就诊接受核磁共振等检查。无论眩晕原因如何,尽早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都非常重要,切勿拖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