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肚子饿了心慌通常是因为血糖水平下降导致的,可以通过及时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缓解,同时需要养成规律饮食的习惯,避免身体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若频繁出现心慌,还需排查其他潜在健康问题,比如低血糖症或心脏疾病。
1、血糖水平下降引起
当长时间未进食时,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血糖水平降低,会引发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这时应尽快补充能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比如吃一块巧克力、一根香蕉、几片苏打饼干等,能在短时间内改善不适。同时,日常饮食应注意规律,特别是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建议每天分为三餐两点心,保持血糖稳定。
2、饮食结构失衡
如果每天摄入的营养成分过多偏向高糖、高脂,但缺乏复合型碳水化合物和优质蛋白质,可能导致能量储备不足,出现心慌。改进办法是优化饮食结构,比如早餐搭配全谷物面包、鸡蛋、牛奶,午餐和晚餐选择糙米、蔬菜和优质肉类。保证每一餐都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源,有助于避免心慌的出现。
3、潜在健康问题
频繁出现饿了心慌,可能提示低血糖症、糖尿病或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需要警惕。建议出现类似情况先进行血糖检测,必要时做甲状腺功能和胰岛素相关的检查,明确病因。如果是低血糖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糖分替代剂;糖尿病人群则需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调整血糖水平;甲亢患者可能需要抗甲状腺药物或手术治疗。
规律饮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缓解肚饿心慌的根本解决方式,但若经常出现或伴随其他异常,应尽早就医排查潜在疾病。及时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法,不仅能让身体运转更高效,还能避免由此引发的更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