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尿ACR检查是一种检测尿液中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的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肾脏的健康状况,早期识别肾脏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尿ACR异常可能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应及早干预。以下从检查的含义、适用人群、结果解读及应对措施详细展开说明。
1、什么是尿ACR检查及其意义
尿ACR全称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检测,通过测量尿液中白蛋白的排泄量并相较于肌酐浓度,从而评估肾脏是否存在病变。正常情况下,白蛋白很少通过肾脏排泄入尿中,异常值可能反映肾小球受损或微量蛋白尿的存在。尿ACR较24小时尿蛋白定量更便捷,可通过随机尿样完成,具有早期筛查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慢病管理。
2、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尿ACR检查
以下人群应考虑定期进行尿ACR检查:
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人群肾脏病变的早期标志是微量蛋白尿,尿ACR能帮助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
2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可引起肾小球硬化,尿ACR水平升高可能是肾脏受损的征象。
3慢性肾病高危人群。例如有慢性肾病家族史、肥胖、心血管病等。
4其他需要监测肾功能的患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等肾脏相关疾病风险人群。
3、尿ACR结果的解读标准
尿ACR单位为mg/g,解读结果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正常:尿ACR<30mg/g,表示蛋白排泄正常。
2异常升高:尿ACR在30~300mg/g,称为微量白蛋白尿,是肾损害的早期信号。
3严重升高:尿ACR>300mg/g,表明显性蛋白尿,提示可能存在肾病综合征或其他严重性肾损伤。
若结果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如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常规进一步评估。
4、检查结果异常时怎么办
对尿ACR异常的应对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控制基础疾病。对于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目标血糖维持在5~7mmol/L之间,血压建议降至130/80mmHg以下。
2药物干预。医生可能开具ACE抑制剂或ARB药物,如贝那普利、缬沙坦,能够延缓蛋白尿的进展。
3调整饮食习惯。减少盐分摄入,建议每天控制在5克以内,同时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适量摄入,避免导致选择性营养不良。
4定期监测。对于尿ACR升高患者,应每3~6个月重复检查,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尿ACR指标是肾脏健康的重要评估工具,特别是在早期发现肾损害方面,能够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展。建议高危人群定期检测尿ACR,结合医生建议做好慢性病的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