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溶血儿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05-2080099次收听

语音内容:

溶血儿是指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因为血型和母亲血型不合,引起身体出现溶血反应。新生儿发生溶血反应后,患儿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黄疸,同时伴有贫血和面色苍白等症状。新生儿如果出现明显等黄疸,特别是黄疸指数超过正常值比较多的情况下,首先需要考虑是病理性黄疸。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确诊是否有溶血。
如果是因为发生溶血出现的症状,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对症处理,避免溶血反应逐渐加重,容易出现生命危险。一般母亲是O型血或者RH阴性血型的情况下,新生儿比较容易出现溶血反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身体乏力伴心悸,当心是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一名22岁的年轻女青年,出现身体乏力有半年时间,2周前症状加重,曾在其他医院治疗。为了进一步治疗,转而到我院就诊。患者否认存在其他身体疾病,近期主要出现身体乏力且活动后加重。经过11天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步好转,溶血性贫血已得到控制,遂办理出院手续。
01:41
做血浆置换能维持几年
血浆置换只是一种紧急的处置方法,都是在急救阶段使用,不存在维持几年的问题。血浆置换是通过特殊设备,采集患者体内有问题的血浆,再把健康供者所捐献的健康血浆回输到患者体内。血浆置换有以下几方面作用:一、对于血浆中存在一些可溶性毒物的患者,通过血浆置换可以把毒物直接置换出来,减轻中毒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二、严重肝病的患者,胆红素非常高,通过血浆置换可以有效去除毒物,缓解症状。三、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溶血性贫血患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通过血浆置换可以去除血浆中的抗体,缓解疾病。
01:39
溶血能治好吗
溶血能否治好,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分析。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多数和基因缺陷有关,比如地中海贫血,轻症病人不需要治疗,有症状的病人可以通过切脾治疗。特别危重的病人,可以通过骨髓移植的方法,改变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就是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攻击患者的红细胞,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药物、血浆置换、脾切除等,都可以有效的控制,但这些治疗很难保证疾病不再复发。
01:25
溶血有什么后果
溶血的后果,要看溶血导致的血红蛋白降低程度和发生的速度综合判断。急性发作的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降低很快,也非常严重,机体来不及代偿适应,会引起身体各个脏器严重的反应,如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等。血管内溶血也会造成游离的血红蛋白阻塞肾小管,引起急进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因为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血管外溶血往往发生比较慢,血红蛋白降低幅度不重,病人症状因人而异。部分病人表现为面色苍黄、巩膜黄染、胆红素升高,一部分病人出现胆结石、肝脾肿大。
溶血的表现
溶血的症状,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病因引起的溶血,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某些人身体发生溶血反应,但是如果溶血比较轻微,有可能就不会有明显身体不适症状。如果溶血反应比较严重,引起身体出现贫血后,就会表现出一些贫血症状。比如新生儿发生溶血反应后,一般会表现出明显的黄疸,而且检测黄疸指数非常高,同时还会伴随有面部皮肤苍白,孩子体质虚弱,容易发生一些感染性疾病等。输血发生溶血反应后,受血者会出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腰背部肌肉酸痛和胸闷、乏力、血压下降,以及出现高烧等症状。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0

79437次收听

溶血性贫血吃什么好
溶血性贫血的患者,首先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性疾病,控制病情发展。治疗的同时,饮食方面需要多吃些含铁元素比较丰富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瘦肉、动物血液、紫菜、菠菜、红枣、桂圆、香菇、黑木耳、黑芝麻和海带与豆制品等,补充充足的铁元素。同时还需要多吃些含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比较丰富的食物,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但是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吃含维生素C比较多的食物和水果等,避免引起病情加重。其次,因为身体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发生溶血性贫血的患者,还需要注意禁止使用蚕豆。
语音时长 01:14

2021-05-20

75994次收听

溶血检查项目有哪些
诊断溶血需要检查的项目,包括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两种。一般检查项目有血常规检查和外周血涂片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看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看到变形的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以及网织红细胞计数都增多。还需要做胆红素代谢检查和骨髓检查。其他还要做血红蛋白和尿红蛋白测定,还有尿含铁血黄素实验等方面检查。如果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尿血红蛋白阳性,尿含铁血黄素实验阳性等,都说明有溶血现象。特殊性检查,是指做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检查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的检查。
语音时长 01:14

2021-05-20

96520次收听

什么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因为先天遗传因素,引起新生儿先天性缺少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变成球形,比较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发生溶血反应,引起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和先天遗传性溶血症的主要病因。患儿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贫血以及脾肿大等症状。该疾病有75%都是显性遗传,只有很少数,大概15%左右,是阴性遗传。如果不及时对症治疗,很容易并发严重贫血和肝脾肿大,以及胆石症等疾病,严重影响婴儿身体健康。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88339次收听

宝宝红细胞压积偏低的原因
宝宝红细胞压积偏低可能是因为喝水太多,血液稀释所致。患有溶血性贫血,也容易出现红细胞压积偏低的问题。除此以外,这种情况的发生和炎症感染或者是手术失血过多也有关系。
溶血性贫血有哪些分型
溶血性贫血分为红细胞自身异常及红细胞外部异常导致贫血,前者包括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后者包括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管性溶血性贫血等。
溶血性贫血的危害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危害可引起腹痛、发热、头痛、嗜睡、耳鸣、注意力下降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可引起急性肾衰竭、休克、胆石症、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溶血性贫血也叫溶血病。当患上溶血性贫血的时候,不要太着急。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贫血比较明显,还可以进行输血治疗。另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药物治疗或者进行脾切除。
02:20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间接胆红素是由于红细胞破坏之后释放入血的,如果人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的间接胆红素就会明显的升高。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过量释放的间接胆红素大大超过了肝脏的转化能力,会引起皮肤发黄等。肝脏疾病像严重的肝炎,肝坏死,肝硬化也会使肝脏代谢间接胆红素的异常,引起间接胆红素偏高,要根据偏高的数值及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症状来进行综合判断。某些药物或者生理性的,都可能出现包括像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这样的一种表现。如果出现肝脏代谢异常,胆红素不能够正常地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或者由于大量饮酒或药物都可能会增加间接胆红素。
溶血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溶血性贫血是指在人体的各种情况中出现了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破坏的原因非常多,溶血性贫血最常见,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很难在特别早期发现,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伴发黄疸。
语音时长 01:26

2018-09-30

52928次收听

01:56
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指在人体的各种情况中出现了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破坏的原因非常多,溶血性贫血最常见,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很难在特别早期发现,没什么明显症状,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伴发黄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