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小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后出疹,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自愈。症状包括突发高热、皮疹、轻微咳嗽或腹泻;治疗以退热、补液和观察为主。
1. 症状表现
小儿急疹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典型症状分为两阶段。初期突发39-40℃高热持续3-5天,可能伴有烦躁、食欲减退,部分患儿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热退后24小时内出现玫瑰色斑丘疹,直径2-5毫米,从躯干向四肢扩散,不痒不痛,皮疹3天内消退不留痕迹。约30%患儿伴随轻微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如流涕、咳嗽或稀便。
2. 病因与诊断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主要病原体,通过唾液传播。病毒潜伏期约5-15天,传染性强但致病力弱。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热退疹出特点。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需与麻疹、风疹等出疹性疾病鉴别,后者出疹时多伴有高热。
3. 家庭护理方法
体温超过38.5℃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剂量按体重计算。保持环境温度22-24℃,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用口服补液盐。皮疹无需特殊处理,避免抓挠。母乳喂养继续,已添加辅食者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苹果泥。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出现嗜睡、拒食需就医。
4. 就医指征与治疗
出现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抽搐、囟门凸起等需急诊处理。医院可能进行血生化检查排除细菌感染,严重病例静脉补液。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仅用于免疫缺陷患儿。继发中耳炎或肺炎时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抗生素。中医治疗可选用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物。
小儿急疹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7-10天完全康复。家长需掌握正确的退热方法,避免过度包裹和酒精擦浴。患病期间隔离护理,玩具餐具定期消毒。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短暂皮肤脱屑属正常现象。该病痊愈后获得持久免疫力,极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