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一种能控制和治疗的慢性病!

艾滋病通过规范治疗可达到与慢性病相似的长期控制效果,关键措施包括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和预防并发症。病毒抑制后传染性显著降低,患者预期寿命接近常人。
1. 抗病毒治疗是核心手段
目前国际主流采用三种药物联合方案: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替诺福韦,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依非韦伦,以及整合酶抑制剂如多替拉韦。这些药物组合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将血液中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治疗需终身持续,漏服易导致耐药性。
2. 免疫系统监测不可忽视
每3-6个月需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该指标反映免疫系统恢复程度。当CD4计数低于200/μL时,需预防肺孢子菌肺炎等机会性感染。结核病筛查应每年进行,肝炎病毒共感染者需额外监测肝功能。
3. 生活管理提升治疗效果
营养方面建议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不少于1.2g/kg体重。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心理支持可降低40%的治疗中断率,建议加入病友互助团体。
4. 预防传播的新进展
坚持治疗使病毒载量持续低于200拷贝/ml时,性传播风险接近于零。暴露前预防用药如特鲁瓦达适用于高风险人群,暴露后72小时内启动阻断治疗成功率超95%。哺乳期母亲经规范治疗可实施人工喂养阻断垂直传播。
现代医学已将艾滋病转化为可管理的慢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患者通过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和健康生活方式,完全可能获得与常人相似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社会应消除歧视,为感染者创造包容的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