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功效和作用主治是什么

中医养生编辑 健康科普君
48次浏览

关键词: #艾灸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等功效,主治寒湿疼痛、虚寒性疾病及亚健康调理。核心作用包括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系统。

1. 温经散寒

艾灸的热力能渗透肌肤深层,驱散体内寒湿。对于风寒湿痹、关节冷痛、痛经等寒证,艾灸关元穴、足三里等穴位可扩张局部血管,加速代谢废物排出。冬季手脚冰凉者,每天灸涌泉穴15分钟,连续一周能改善末梢循环。

2. 扶阳固脱

针对阳气虚脱的慢性腹泻、遗尿、胃下垂等症状,艾灸神阙穴、命门穴能激发脏腑功能。临床研究显示,隔姜灸神阙穴可使胃肠蠕动频率提升40%,慢性结肠炎患者每周灸3次,一个月后大便成形率提高60%。

3. 消瘀散结

艾叶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对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等瘀滞型病症,配合阿是穴施灸能软化硬结。建议增生体质者用艾条悬灸肿块周围,距离皮肤3厘米环形移动,每次20分钟配合逍遥丸内服。

4. 防病保健

日常保健灸足三里、气海穴可提升白细胞活性,疫情期间每周2次艾灸大椎穴,能使呼吸道IgA抗体增加35%。老年人灸关元穴能改善夜尿频多,采用麦粒灸法,每次5壮,隔日一次。

艾灸需辨证选穴,实热证、皮肤破损、孕妇腰骶部禁用。推荐使用三年陈艾条,施灸时保持通风,灸后饮用300ml温水促进代谢。慢性病患者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配合中药效果更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