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表现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23次浏览

关键词: #贲门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核心症状是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和胸痛,由食管下端括约肌无法松弛导致。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干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扩张、内镜手术和生活方式调整。

1 吞咽困难是该病最典型表现,初期仅对固体食物难以下咽,随着病情进展连流质饮食也会受阻。进食时需大量饮水辅助,部分患者出现夜间呛咳或窒息感。症状呈间歇性发作,情绪紧张或进食过快可能加重。

2 食物反流发生率约75%,未消化食物常逆流至口腔,不同于胃酸反流。反流物不含胃酸,多发生在餐后2-4小时,平卧时更易发生。长期反流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夜间反流可能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

3 胸痛位于胸骨后,约40%患者出现,可能放射至背部或下颌。疼痛机制包括食管痉挛和食物滞留造成的扩张,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易被误认为心绞痛。疼痛发作与进食不一定相关,硝酸甘油可暂时缓解。

4 体重下降是继发症状,因长期进食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患者常采取减少餐量、延长进食时间等代偿行为,严重者可能出现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5 并发症包括食管炎、食管憩室和食管癌风险增加。滞留食物发酵会产生异味,10%患者出现食管念珠菌感染。长期食物滞留使食管直径超过6cm时,传统治疗手段效果显著下降。

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分级选择。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可暂时缓解痉挛,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效果可持续6-12个月。气囊扩张术成功率约70%,需重复操作。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是根治性手段,结合部分胃底折叠术可预防反流。日常应少食多餐,餐后保持直立位2小时,避免高脂肪食物和碳酸饮料。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症状进展往往超过2-5年,40岁以下患者需警惕遗传因素。吞咽困难持续两周以上建议进行食管测压检查,内镜可排除肿瘤性病变。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食管扩张等不可逆改变,改善长期预后。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