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尿毒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肾内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16次浏览

关键词: #血尿

溶血尿毒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损伤,需立即就医治疗。该病由志贺毒素、遗传缺陷或药物等因素引发血管内皮损伤,儿童与成人均可发病。

1.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通过受损血管时被机械性破坏,导致血红蛋白下降。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实验室检查可见破碎红细胞、乳酸脱氢酶升高。输血支持是主要治疗手段,重症需输注洗涤红细胞。

2. 血小板减少

血管内血小板异常消耗引发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点、鼻出血或消化道出血血小板计数常低于50×10⁹/L,但自发性出血风险低于其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输注血小板仅限活动性出血时使用。

3. 急性肾损伤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少尿或无尿,伴随血肌酐升高。约50%患者需要透析支持,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根据年龄选择。早期血浆置换可清除致病因子。

4. 其他系统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意识模糊提示预后不良;部分患者出现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这些症状反映多器官受累,需重症监护治疗。补体调节异常患者需使用依库珠单抗阻断补体活化。

溶血尿毒综合征属于危急重症,出现酱油色尿、突发少尿或皮肤黏膜出血应立即急诊处理。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识别病因,及时进行血浆置换或靶向药物治疗,肾功能多数在4-6周逐渐恢复,但部分患者遗留慢性肾脏病需长期随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