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脚后跟筋疼是怎么回事

崴脚后脚后跟筋疼可能与韧带拉伤、跟腱炎、足底筋膜炎、骨折或软组织挫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活动受限、按压疼痛等症状。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等方式缓解。
崴脚时足踝过度内翻或外翻可能导致韧带拉伤,表现为脚后跟筋疼伴关节不稳。轻度拉伤可通过弹性绷带固定、减少负重活动缓解,急性期48小时内冷敷有助于减轻肿胀。若疼痛持续需排除韧带撕裂,必要时使用支具保护。
反复崴脚或运动过度可能引发跟腱慢性炎症,疼痛多位于脚跟后方,晨起或久坐后起步时加重。建议减少跑跳动作,穿戴足弓支撑鞋垫,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外用抗炎药物,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修复。
足底筋膜因崴脚时受力不均可能出现微小撕裂,表现为脚跟刺痛感,尤其晨起第一步明显。可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夜间使用足托保持拉伸状态,疼痛显著时短期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需谨慎评估。
严重崴脚可能导致跟骨或距骨隐匿性骨折,疼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负重时加剧。需通过X线或CT确诊,无移位骨折可用石膏固定4-6周,移位明显者需手术复位内固定,恢复期配合钙剂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促进骨愈合。
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局部血肿,压迫神经末梢引发疼痛。初期抬高患肢配合云南白药气雾剂消肿,48小时后改用活血化瘀类膏药如消痛贴膏,避免早期热敷加重出血。伴随淤青可口服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
崴脚后应即刻停止活动并冰敷20分钟,24小时内避免揉搓或热敷。恢复期选择平底鞋且鞋帮需包裹踝部,行走时可使用登山杖分担负重。每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僵硬,疼痛超过1周或出现皮肤淤紫、感觉异常需及时影像学检查。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软组织修复,控制体重减少足部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