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慢性心衰如何区分

关键词: #心衰
关键词: #心衰
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可通过起病速度、症状持续时间及临床特征区分。急性心衰起病急骤,症状突然加重;慢性心衰病程迁延,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
急性心衰通常由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或高血压危象等诱因导致,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需紧急医疗干预。慢性心衰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长期心脏疾病,症状包括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病情呈渐进性恶化,需长期药物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
部分慢性心衰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加重,表现为原有症状突然恶化,需与原发性急性心衰鉴别。慢性心衰急性加重常有既往心脏病史和用药史,而原发性急性心衰多无明确心脏疾病基础。两者治疗策略存在差异,急性心衰以稳定血流动力学为主,慢性心衰更注重长期预后改善。
无论急性或慢性心衰,均需定期监测体重、尿量等指标,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水肿加剧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由心血管专科医生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规范用药和随访对改善心衰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