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出血有什么症状

胃底出血的症状主要有呕血、黑便、上腹疼痛、头晕乏力、休克等。胃底出血可能与胃溃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药物损伤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就医检查明确病因。
呕血是胃底出血的典型症状,血液可能呈鲜红色或咖啡渣样。胃溃疡或胃黏膜急性损伤时,血液与胃酸混合后颜色变深。患者呕吐物中若出现血块,通常提示出血量较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时呕血常为突发性且出血迅猛。此时需立即禁食并平卧,避免误吸。
血液在肠道内分解后会形成黑色柏油样便,具有特殊腥臭味。胃底少量慢性出血时可能仅表现为黑便而无呕血。胃溃疡患者出血量达到50毫升即可出现黑便。长期黑便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指甲脆裂。
胃底出血常伴随上腹部钝痛或灼痛,胃溃疡疼痛多与进食相关。急性胃黏膜病变可出现剧烈刀割样疼痛。疼痛可能向背部放射,服用抑酸药物后可能暂时缓解。胃癌引起的出血疼痛多为持续性且逐渐加重。
失血会导致脑部缺氧,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出血量超过400毫升时可能出现心悸、出冷汗等表现。慢性长期出血患者会出现乏力、活动后气促等贫血症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可能突发意识模糊。
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会导致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皮肤湿冷。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时休克发生速度快,需要紧急输血治疗。老年患者对失血耐受性差,更易出现休克。休克属于急危重症,需立即进行液体复苏和止血处理。
胃底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出血期间禁食禁水,出血停止后可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恢复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如有呕血或黑便加重需立即就医。长期贫血患者可适当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