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和心梗的区别是什么

病毒性心肌炎和心肌梗死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感染引发心肌炎症,心肌梗死则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两者均可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但治疗原则与预后存在显著差异。
病毒性心肌炎多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引起,病毒直接侵袭心肌细胞或通过免疫反应造成损伤。心肌梗死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少数由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引发。
病毒性心肌炎常见发热、乏力等前驱感染症状,随后出现胸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典型表现为持续剧烈的压榨性胸痛,常放射至左肩背部,伴冷汗、恶心,部分患者出现休克或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需结合病毒血清学检查、心肌酶谱及心脏磁共振确诊。心肌梗死主要依据心电图动态演变、肌钙蛋白升高及冠脉造影结果,造影可明确血管阻塞部位。
病毒性心肌炎以抗病毒、免疫调节及对症支持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干扰素、免疫球蛋白。心肌梗死需紧急血运重建,如阿替普酶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
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经治疗可痊愈,少数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梗死预后与再灌注时间相关,延迟治疗易致心力衰竭、室壁瘤等并发症,需终身控制危险因素。
出现胸痛、气促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剧烈运动。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需限制体力负荷,心肌梗死后需坚持二级预防用药并定期复查。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有助于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