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如何确诊

老年抑郁症的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评估、心理量表筛查及医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主要诊断依据包括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配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专业测评工具,并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脑血管病变等器质性疾病。
医生会重点观察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睡眠障碍等典型表现。老年患者常伴有躯体不适主诉如慢性疼痛、胃肠功能紊乱,可能掩盖情绪问题。需关注自杀倾向、认知功能下降等高风险信号,这些症状需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表现鉴别。
常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和老年抑郁量表进行初步筛查。量表评估包含情绪状态、躯体症状、认知功能等维度,总分超过临界值提示抑郁倾向。需注意老年人可能因认知偏差导致量表结果假阴性,需结合临床判断。
需完成甲状腺功能五项、血清维生素B12检测等排除甲减或营养不良导致的抑郁样症状。脑部CT或MRI可鉴别脑血管病变、脑肿瘤等器质性疾病,心电图和电解质检查能排除药物副作用引起的精神状态改变。
典型病例表现为晨重暮轻的情绪波动和早醒性失眠,症状持续超过两个月。需详细询问首次发作时间、既往治疗史及家族精神病史,老年抑郁症患者常有应激事件诱发因素如丧偶、重大疾病等。
需与适应障碍、轻度认知障碍、帕金森病抑郁综合征区分。器质性疾病相关抑郁多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双向情感障碍可有躁狂发作史。必要时建议神经内科或内分泌科会诊。
确诊后建议建立包含心理治疗、药物干预和家庭支持的综合管理方案。家属需协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鼓励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定期复诊评估疗效,警惕抑郁复发和转化为痴呆的风险。日常注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