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蜂窝织炎和丹毒有什么区别

皮肤性病科编辑 医言小筑
56次浏览

急性蜂窝织炎和丹毒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但病灶深度、症状表现和致病菌种存在差异。蜂窝织炎累及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丹毒仅侵犯真皮浅层淋巴管;前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后者常见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1.病因与病理差异

蜂窝织炎常见于皮肤创伤后,细菌通过破损处侵入皮下脂肪层。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易发。丹毒多由链球菌从微小皮肤裂隙入侵,好发于面部或下肢,常伴淋巴管炎。两者均可出现红肿热痛,但丹毒边界清晰隆起,蜂窝织炎边缘弥散且可能形成脓肿。

2.典型症状对比

丹毒特征为火焰样鲜红皮疹,皮肤紧绷发亮,可能出现水疱。伴随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蜂窝织炎红肿区域与正常皮肤分界模糊,触诊有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出现紫癜或坏死。下肢病灶可能引发淋巴结炎。

3.临床治疗要点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丹毒疗程10-14天,蜂窝织炎需延长至2-3周。头孢曲松、克林霉素适用于耐药病例。局部处理:丹毒需抬高患肢,蜂窝织炎脓肿需切开引流。对症治疗包括布洛芬止痛,50%硫酸镁湿敷消肿。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4.预防与护理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完整,足癣患者及时治疗真菌感染。外伤后立即用碘伏消毒,免疫功能低下者避免皮肤抓挠。康复期穿戴弹力袜预防下肢淋巴水肿,每日观察皮肤变化。饮食补充维生素C和锌促进伤口愈合,推荐食用猕猴桃、牡蛎等食物。

两种疾病均需早诊早治,延误处理可能导致败血症或坏死性筋膜炎。出现快速扩散的红肿、持续高热或意识改变时需急诊就医。规范治疗下丹毒预后较好,蜂窝织炎复发率较高需长期随访。日常注意监测感染部位周围皮肤温度及颜色变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