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伤寒穿孔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传染科编辑 医颗葡萄
23次浏览

关键词: #诊断

肠伤寒穿孔是肠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典型表现为突发右下腹剧痛伴腹膜刺激征,确诊需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证据。关键诊断依据包括伤寒病史、白细胞升高、X线膈下游离气体及超声异常。

1. 临床表现

突发性右下腹刀割样疼痛是最突出症状,疼痛迅速扩散至全腹。患者常呈强迫体位,腹部肌肉紧张如板状,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出现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发热可能暂时缓解后再次升高,呈现"体温-脉搏分离"现象。

2. 实验室诊断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15×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85%。血培养可检出伤寒沙门菌,肥达试验O抗体效价≥1:160有诊断意义。粪便潜血试验多呈阳性,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常超过50mg/L。

3. 影像学检查

立位腹部X线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阳性率约70%。腹部超声可发现腹腔积液、肠壁增厚及异常气体回声。CT扫描能清晰显示穿孔部位,典型表现为肠壁连续性中断伴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腹腔穿刺可抽得脓性液体,涂片可见革兰阴性杆菌。

4. 鉴别诊断

需与急性阑尾炎穿孔鉴别,后者疼痛多始于脐周后转移至右下腹。其他需排除的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穿孔、肠结核穿孔及缺血性肠病。儿童患者需注意与肠套叠、梅克尔憩室炎区分。

肠伤寒穿孔属于外科急症,确诊后需立即禁食并补液抗休克。手术修补是根本治疗方法,术后继续规范抗伤寒治疗。预防关键在于伤寒的早期诊断和足疗程抗生素治疗,高危患者应定期监测腹部体征变化。疫苗接种可降低伤寒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