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度房室传导阻滞怎么回事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点就懂
28次浏览

1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脏电传导系统轻微延迟的表现,PR间期延长超过0.20秒但所有心房冲动仍能下传至心室,通常无需紧急治疗但需定期监测。可能原因包括心肌炎、药物影响或老年退行性变,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改变。

1.遗传因素

部分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可能表现为1度房室传导阻滞,如母体妊娠期感染风疹病毒或家族性传导障碍病史。这类情况需通过动态心电图跟踪观察,若合并其他心律失常需考虑基因检测。

2.环境因素影响

长期接触重金属(铅、汞)、有机溶剂可能损伤传导系统。某些职业暴露人群如化工厂工人出现无症状PR间期延长时,建议进行职业健康评估并改善工作防护措施。

3.生理性因素

运动员心脏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常出现PR间期延长,深度睡眠时心率低于40次/分伴1度阻滞多属正常现象。这类人群可通过减少夜间咖啡因摄入、避免过度训练来改善。

4.药物作用

地高辛过量可使PR间期延长至0.24秒以上,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也可能引发。处理方案包括减量使用或换用对传导系统影响较小的氨氯地平。

5.病理状态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约12%患者出现暂时性1度阻滞,莱姆病二期会引发可逆性传导障碍。这类患者需要治疗原发病,心肌梗死患者需冠脉造影评估,莱姆病患者需2周静脉头孢曲松治疗。

对于无症状者每6-12个月复查心电图即可,合并晕厥或PR间期超过0.30秒需考虑心脏电生理检查。日常避免使用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保持血钾在4.0-4.5mmol/L理想范围有助于传导系统稳定。

1度房室传导阻滞本身不会影响血流动力学,但可能是更严重传导疾病的早期信号。50岁以上人群首次检出应筛查甲状腺功能(TSH)和心肌酶谱,年轻患者建议完善超声心动图排除结构性心脏病。保持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维持传导系统功能,但应避免竞技性耐力训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