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血的症状表现为什么,怎么治疗

关键词: #症状
关键词: #症状
功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经量异常,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调整。常见原因包括内分泌失调、子宫病变及凝血功能障碍,需针对性干预。
1. 内分泌失调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是主要诱因,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波动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规则,表现为经期持续10天以上或周期短于21天。临床常用雌孕激素联合疗法,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地屈孕酮等调节周期,严重者需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2. 子宫器质性病变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等疾病占比约30%。宫腔镜检查可确诊1cm以上息肉,需行宫腔镜下电切术;子宫肌瘤引发出血时,肌壁间肌瘤>5cm建议腹腔镜剔除,黏膜下肌瘤优先选择宫腔镜手术。近绝经患者可考虑子宫内膜消融术。
3. 凝血功能异常
约15%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或维生素K缺乏。月经第2-4天检测凝血四项,异常者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200mg/日)联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严重贫血(Hb<70g/L)需输注浓缩红细胞。遗传性血友病携带者应预防性使用氨甲环酸。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每日记录月经日记监测出血模式,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建议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体重指数超过24者需控制体重,减重5%-10%可显著改善症状。
功血治疗需结合年龄、生育需求及病因综合决策。出血量超过平时2倍或持续超过7天应及时妇科就诊,绝经后出血必须排除子宫内膜癌。规范治疗下80%患者3个月内月经周期可恢复正常,长期管理需每半年复查超声和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