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疫苗
发布时间:2020-07-0960493次浏览
甲肝疫苗是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肝炎疫苗,主要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疫苗还包括乙肝疫苗。此外,病毒性肝炎疫苗还包括戊肝疫苗,不过还并没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甲肝疫苗
甲肝疫苗主要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新出生婴幼儿及其他易感人群可注射。甲肝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2、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疫苗。若产妇携带乙肝病毒,那么胎儿出生后需对其进行乙肝疫苗注射。目前较常用的乙肝疫苗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蛋白疫苗、基因重组疫苗及细胞疫苗,其中蛋白疫苗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一种治疗性乙肝疫苗。
3、戊肝疫苗
戊肝疫苗是预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疫苗,这种病毒性肝炎疫苗目前并没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不过戊肝疫苗在动物实验中有较好效果。
相关推荐
献血时转氨酶高是为什么

献血之前要查肝功、查感染四项。在献血的时候,如果发现转氨酶升高,一般分为两大类原因:第一,生理性的,可能面临献血,好多病人心情比较紧张,晚上没休息好,或者在献血之前吃了大量的营养丰富的、过度油腻的食物,这样增加了肝脏的负担。不管是熬夜或者大量大鱼大肉的摄入,可能会导致生理性的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往往表现为升高的幅度不大,很少超过正常值的两倍。经过休息、清淡饮食,转氨酶很快就能够恢复到正常。第二,病理性的原因,就是肝脏确实出现了炎症损伤,经过休息、清淡饮食,转氨酶可能恢复不到正常,就需要到医院去进一步检查转氨酶为什么升高。转氨酶升高的病理性的原因,包括有病毒、酒精、脂肪、药物、自身免疫紊乱等原因。这里最常见的还是病毒性肝炎,像慢性乙肝、慢性丙肝,这些病人可以表现为转氨酶的升高。在治疗的时候,除了要降酶之外,还要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如果经过检查,排除了乙肝、丙肝这些病毒性肝炎,还要仔细询问饮酒史,是不是酒精造成的转氨酶高。如果饮酒量过大或者时间比较长,需要严格的戒酒,护肝治疗,直到转氨酶降到正常。此外,服用一些伤肝的药物,也可以引起转氨酶升高。所以仔细询问用药史,如果发现有可疑的药物,要求要暂停这些可疑伤肝的药品,同时给与温和的护肝药物治疗,直到转氨酶恢复正常。
转氨酶偏高还能献血吗

献血的时候,是要求要做肝功和感染四项检查的,如果献血的时候查到了谷丙转氨酶偏高,一般不建议献血,需要去明确一下,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其实分为生理性的或者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的升高,原因通常是由于熬夜,过度的劳累或者突然的暴饮暴食造成的,这样的生理性原因经过足够的休息,经过补觉,包括清淡饮食,去除了刚才说的那些不良生活方式,基本上能够恢复到正常。但是如果纠正了这些诱发的因素,转氨酶还不能恢复到正常,就要考虑是不是疾病导致的转氨酶升高,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首先要警惕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是病毒性肝炎,不管是甲肝、戊肝这些消化道传播的急性肝炎,还是乙肝、丙肝这些体液传播的容易慢性化的肝炎,都可以引起转氨酶升高,如果转氨酶升高同时查到病毒阳性,尤其是乙肝、丙肝病毒的阳性,就要强调积极的抗病毒治疗,阻断病情的进展,否则长期转氨酶高下去,有一部分乙肝、丙肝的病人,就会慢慢进展到肝硬化,或者肝肿瘤。如果转氨酶升高的病因,排除了病毒性肝炎,那要警惕是不是酒精肝,或者是脂肪肝,这两种其实最近这些年发病率是逐渐升高的,生活条件好了,喝酒的也多了,运动的少,吃得太好,都有可能会造成酒精肝或者脂肪肝,从而引起转氨酶的升高,这些病人的治疗除了保肝之外,还要积极的去除损害肝脏的因素,一个是严格的戒酒,一个是积极的减重。所以,如果献血的时候,发现转氨酶升高,生理性的倒还无所谓,肝功正常了以后可以献,但如果是病理性的,一定要去专门科室,或者医院进行筛查和治疗,经过病情稳定后再来评估可不可以参加献血。
尿胆红素阳性算正常吗

尿胆红素阳性不正常,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尿胆原这些都应该是阴性的。如果是非常弱的阳性,要结合肝功能来综合判断,有可能也是一过性的。尿胆红素实际上是红细胞破坏以后,变成间接胆红素,在肝脏经过葡萄糖醛酸结合以后,变成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是不容易溶于血的,而直接胆红素就可以从水吸收,也就是水溶性的。这时候如果是有梗阻性的黄疸等情况,胆红素就可以进入到血液,然后进入肾脏,经过肾脏漏出,就形成了尿胆红素的增高。所以,如果出现明显增高,有可能是梗阻性黄疸的问题存在。胆红素排泄到肠道以后形成粪胆素,也有的说法也叫尿胆素。粪胆素随着肠肝循环,或者从这个地方吸收入血,就会经过肾脏形成尿胆原。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是两回事,所以溶血性黄疸的时候,应该是尿胆原增高为主。而梗阻性黄疸的时候,是以尿胆红素增高为主。总而言之,都是胆红素代谢过程中间的一个产物。所以,如果出现阳性,应该是去查查肝功能,可以查一下B超或CT,看看肝外胆道的情况。当然,也可以查一下血常规,看有没有溶血、病毒性肝炎等这些问题来综合判断。偶尔的、轻微的阳性,建议短期内复查,如果转阴就是一过性的,不必过于紧张。
病毒性肝炎怎么回事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肝脏损伤。这种病毒感染目前在国家比较常见是五种,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还有戊型,主要见于这五种。对于这五种病毒性肝炎来讲,像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是吃不干净的东西而引起来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比如像幼儿园的玩具,如果被污染了,孩子摸到后回家没有洗手,拿起东西就吃,可能就会被传染。对于乙型和丙型来讲,这两个主要是血液和体液传染途径。比如密切接触,还有输血,包括共用注射器,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传染上这两个肝炎。另外一个对于乙型肝炎来讲,在国家还比较多见的母婴垂直传播,尤其是在偏远的地区,母亲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怀孕期间、生产过程中,血液的接触可能会传染给孩子,所以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现象,经常被误认为是遗传性疾病。实际上遗传和传染是两个概念,这个是不一样的。对于病毒性肝炎主要就见于这五个型别。

病毒性肝炎分几类
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五类,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这五类。在临床上还有一部分不能被定义为病毒性肝炎,但是也和病毒感染直接相关。比如常见呼吸道病毒,病人初期表现为咳嗽、发烧,但过一周左右的时间,病人逐渐出现乏力、恶心、纳差、消化道等症状,检查发现肝功能出现异常,血清转氨酶的升高,导致出现肝功能损害的问题,这叫嗜肝病毒感染,但是不能被命名为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的定义是病毒性肝炎未分型,还有一些像消化道的病毒感染,比如病人表现的是腹泻的症状,然后出现了肝功能损伤,所以这种一些消化道病毒感染也有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伤的问题,但是这些不能被定义为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要注意什么
病毒性肝炎的注意有很多。一、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能发现转氨酶升高了,就还继续去坚持上班上学,这种体能的消耗是不利于肝脏的恢复的,就有可能会导致一个疾病的加重,所以一定要注意休息。二、要及时就医检查,出现眼睛发黄、小便发黄要及时看医生。三、要及时用药,吃药一定要规律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病毒感染,像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需要用特殊的抗病毒药物的。对于药物的服用一定是规律的,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会导致病毒的耐药这些问题的发生,所以尽量还是要规律用药。四、饮食上一定要注意清淡好消化的饮食,尽量避免饮酒和刺激性的食物。
病毒性肝炎怎么确诊
确诊病毒性肝炎需要依据所出现的典型不良表现,对于存在有畏寒发烧和疲乏无力、肝区疼痛一类不良反应的人群来说,就可以高度怀疑该病的发生。同时也需要借助于多项专业性检查,比如肝功能五项检查和病毒标志检测等,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做肝脏穿刺检查及超声检查。
病毒性肝炎防治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有效预防方法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发生血液或消化道传播等情况,同时要及时接种相关疫苗。而在诊断之后就需要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且要配合胸腺素制剂一类药物进行免疫调节。除此之外,还要酌情使用护肝保肝药,或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医治。

病毒性肝炎传染吗
不同类型的肝炎,具体的传染的状况不一样。甲肝戊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播,也称为粪-口途径传播,急性发病期具有传染性,在甲肝戊肝患者的排泄物、体液中会含有相应的肝炎病毒;发病期间要注意隔离治疗。乙肝丙肝多为慢性发病过程,反映乙型肝炎传染性的指标是HBV-DNA,反映丙型肝炎传染性的指标是HCV-RNA,对于慢性乙肝或者丙肝病人,要想确定有没有传染性,需要进行这两个病原指标的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来判断传染性大小。

病毒性肝炎能自愈吗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肝炎类型,属于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能否自愈和肝炎的类型非常有关系。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往往会引起急性肝炎症状,这两种类型肝炎是不会慢性化的,也称之为自限性疾病,可以自愈,一般是在肝炎急性发作期积极对症使用药物治疗,肝功能可以完全恢复。急性乙肝丙肝如果没有经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会慢性化,变成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当病毒持续在血液中复制引起肝细胞炎症损伤后会出现肝纤维化,日积月累会进展到肝硬化甚至癌变。所以乙型和丙型肝炎是不能自愈的,一经确诊后需要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控制肝脏炎性改变,防止病情进行性加重。
病毒性肝炎怎么检查
病毒性肝炎的检查主要是通过抽血检查乙肝两对半、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戊肝抗体等这些检查来明确诊断的。病毒性肝炎检查还需要进行肝功能、腹部彩超等检查,当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来进行综合的分析,遵医嘱检查治疗即可。
病毒性肝炎如何引起肝硬化
由于肝炎病毒在肝细胞中长期存在,肝细胞广泛坏死,剩余肝细胞结节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和纤维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肝纤维化逐渐改变形态,变硬,发展为肝硬化,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伤。

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毒性肝炎,可以有不同的传染途径。病毒性肝炎一般可以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戊型肝炎。通常情况下,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这两种病毒性肝炎可以通过消化道进行病毒的传播。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这两种病毒性肝炎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在我国,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母婴传播的途径,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在成年人当中,会出现通过性传播的途径而感染乙型肝炎的情况。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也可以通过血液进行传播。但是,在这些年来,通过对于血液制品,还有卫生方面的一次性耗材的严格管理,通过血液途径感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案例,变得非常少见。在个别情况下,丙型肝炎也可以通过纹身、打耳洞等途径感染传播。
肝炎的症状

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病人感觉到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不想吃东西,严重的可能会有呕吐,再严重会发生病毒性肝炎,可能就会出现黄疸,一般表现的是看到眼睛发黄,病人会感觉到尿黄,再严重的可能整个皮肤发黄,一般特点是眼黄、尿黄。尿黄到像浓茶一样的颜色,这可能提示是有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因为常见的有几种,甲型、乙型、丙型还有戊型。急性的甲肝、戊肝是通过食物、消化道传染;乙肝和丙肝,其实急性的相对比较少见,国家大部分是慢性的肝炎,当然急性肝炎也可以在少数人出现。如果有这些症状,到医院医生一般会检查肝功能,如果肝功能异常,再去化验病毒指标,如果病毒指标出来有甲肝或者戊肝或者乙肝的一些标志物,就可以诊断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