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急性心内膜炎症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8-1959966次浏览

急性心内膜炎可分为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引起发热、进行性贫血、全身疼痛、栓塞等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急性心内膜炎大部分是遭受病原微生物所造成的炎症,会影响到瓣膜的健康,也是心脏疾病中比较严重的,对于心脏的健康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1.发热:急性心内膜炎病发后,首先常见的表现是发热,基本所有的病人在患有急性心内膜炎时,都会有发热的表现,发热的时间较长,但是热度并不规则。发热往往是间歇性的,还会有胃寒、出汗等表现,还有一部分人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夜间盗汗、身体疲乏、肌肤苍白,还有关节疼痛的表现,一般病情发展比较缓慢。

2.进行性贫血:急性心内膜炎人群70%~90%都可能会有进行性贫血,这是常见的一种症状,有时候情况比较严重。贫血就会导致病人气急、虚弱、全身性乏力,情况严重时,还会造成休克。

3.全身疼痛:如果急性心内膜炎的病程较长,就可能会有全身性疼痛的症状,这是因为毒血症所造成,而在发病的时候病人会出现一系列症状,首先会有关节疼痛、肌肉疼痛,有时候还会累及踝关节或腕关节,甚至还会有多发性关节受累。

4.栓塞:急性心内膜炎后期还可能会有栓塞的症状,因此在肌肤上面会有明显的小斑点,同时还会有紫红色的小结节,用手触摸感觉到有轻微的触痛感。如果是内脏栓塞,就会出现腹部疼痛、便血、肝脾肿大等表现,甚至还会有咳嗽、胸部疼痛、咳痰等情况,也有一部分人会有严重的恶心呕吐,还会造成偏瘫。

一旦确诊急性心内膜炎,患者需要及时就医,然后根据具体的分类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关推荐

什么是亚急性内膜炎和急性心内膜炎
有心脏病病史,心内膜受到致病菌入侵,就会出现亚急性心内膜炎,伴随发烧、无力、盗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发病前并没有心脏病史,但有感染性疾病,当病菌入侵心内膜时会诱发急性心内膜炎,伴随高烧、多汗、心衰、肺水肿等症状。
心内膜炎病因
引起心内膜炎的病因之一就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如果心脏存在着结构性疾病,比如说瓣膜反流或者室间隔缺损等,很有可能会并发心内膜炎。皮肤以及粘膜感染也是诱发心内膜炎的常见因素之一,除此以外,患者的身体素质差也有可能会导致心内膜炎。
怎样预防心内膜炎的出现
想要预防心内膜炎的发生,患者首先要注意一下,必须积极去除诱发心内膜炎的病因,还需要治疗诱发心内膜炎的病因;其次,患者必须注意一下自己的个人卫生,远离毒品;最后,患者还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来避免心内膜炎的发生。
心内膜炎是什么
心内膜炎是一种对心内膜造成损害的炎症性疾病,患者主要会出现感染症状,心脏症状,一定要做好全面检查,然后使用对症方法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作用,一般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法以及手术治疗法。
如何预防老年人心内膜炎
想要预防老年人心内膜炎,首先,老年患者在接受牙科检查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肌注链霉素和青霉素来防止链球菌性菌血症的出现;其次,老年患者接受一些胃肠道检查和手术等等的时候,也需要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格兰阴性杆菌的发生。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治疗两方面。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形成病内膜,或者临近了大动脉内膜,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的炎症性反应,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治疗心内膜是最重要的措施。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疗程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还需要培养访问阴性者,可凭经验按照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做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他杀菌药,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治疗过程适当延长。以下种情况也考虑手术治疗:一、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三、并发细菌性动脉破裂,或者四支大动脉栓塞。四、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该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49967次收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