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针灸真的有用吗

发布时间:2018-06-1156041次浏览

针灸疗法源于中国,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在国际上成为流行时尚,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不过,即使针灸疗法开始流行,还是有人怀疑它不过是一个障眼法而已。几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简单地把针扎在皮肤上,似乎确实能减轻一些患者的病痛,并激发一系列惊人的生理活动。但是,这种技术明显带有很强的安慰剂作用,也就是说,它的疗效很有可能是来自心理安慰。如何将针灸的神经生物学效用和心理学效用区分开来,是这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关注的难点。

中医理论用“气”这个概念来解释针灸疗法。气是一个人生命的能量,遵循着特定的经络在全身运行,这种运行过程的中断导致了疾病。据说,在350多个穴位上,气可以涌上皮肤表层,而针灸师就利用了这些穴位,来影响能量的流动,恢复机体的平衡,并治愈疾病。

想要准确、科学地定义针灸,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许多学习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国家,都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针灸”方式。法国版、日本版和韩国版的针灸对每种疾病采用的穴位都不尽相同,用来刺激穴位的工具也五花八门,包括热刺激、压力刺激,甚至激光。不过,最著名的,同时也是被研究得最多的,还是用银针刺入皮肤,然后加以电刺激或手动刺激的传统方式。另一个问题则是,至今为止,还没一个人能找到解剖学或物理学上的生物结构,来对应“气”和它运行的经络。

尽管无法证明“气”的存在,还是有不少证据显示,针灸的确能影响生物机能。其中,镇痛作用是被研究得最透彻的。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他的研究团队发现,身体在被针刺激之后,会释放出天然的内源性镇痛剂——内啡肽(endorphins)。他给一组大鼠进行了电针灸,然后,把这些大鼠的血液注射到另外一些从来没有接受过针灸的对照组大鼠体内。结果,两组大鼠对疼痛都不再像以前那么敏感了。很明显,这是因为内源性镇痛剂也随着血液一起被注射进了对照组老鼠的体内。

针刺vs 疼痛

多年来,经过大量的实验,人们已经知道,针灸可以在很多情况下控制疼痛。通过在扎针部位上刺激神经末梢,可以促发大量能影响疼痛感的物质的分泌。脑啡呔(enkephalin)和强啡呔(dynorphin)是人体内产生的两种天然鸦片剂,它们能抑制脊髓神经细胞的电活动。医生就是这样解释针灸的直接镇痛作用——直接止痛效应(immediate analgesic effect)的。只要针还扎在皮肤上,针刺带来的刺激就会把人的注意力从疼痛部位引开。

另一些专家相信,还有另外一种原理,帮助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之后,长时间地减轻疼痛。脊髓中一个叫做后角(posterior horn)的部位,在它的上面有抑制性突触,可以持续减弱神经纤维的传导性。神经纤维向大脑传递信号的能力减弱了,疼痛感便无法到达大脑,人也不会感觉到痛了。

但是研究表明,针灸的影响深入大脑。中国中医研究院和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分别在2000年和2002年发表了他们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进行的研究。这种技术可以检测人的神经活动,根据检测结果,研究人员便能够判断,扎在手上的针是否可以改变大脑的功能。他们发现,海马体、下丘脑及其他边缘系统组成部分的活动都减弱了,而这些正是已知与疼痛感有关的部位。当研究人员刺激特定穴位时,还记录到大脑躯体感觉皮层的活动发生了改变,而这部分皮层参与了痛觉信息的处理。

针灸引发的激素、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内啡肽的分泌,可以解释这种疗法的一些其他效果,包括血流和免疫细胞功能的改变。针灸能够激发多种因子的释放,并引起大脑功能的改变,这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它可以影响人体的多个不同系统。一些临床证据也支持这个观点。

1997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宣称,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针灸对一系列疾病具有疗效,包括治疗手术和化疗后的恶心、妊娠期的清晨呕吐现象等。这份报告还指出,有“合理的证据”说明,针灸能够减轻手术带来的疼痛和妇女的痛经现象。而且,针刺引起的不适要比常规疗法带来的副作用少得多。

也许这些生物学上的证据会让人觉得关于针灸有效性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彻底解决。然而,尽管一些病人在接受针灸治疗之后,的确有了好转,却不能肯定这就是针灸本身的作用。

德国慕尼黑大学说,针炙的部分秘密在于它造成的心理作用,“针灸的疗效不过是因为患者在这里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病人和医生之间不用再隔着桌子交流,医生会用手去触摸并仔细观察患者的情况。除此之外,他们还会不断地谈论病情和症状。通常情况下,仅凭这些就足以对治疗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关推荐

电针灸的副作用有什么
电针是针灸临床防治疾病的一种办法,结合了针灸,又结合了电刺激,有明显的镇静止痛、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等作用,可以治疗各种的疼痛、瘫痪,以及功能失调等病,还可以起到针刺麻醉的效果。一般经电针治疗以后,可能会有施术部位的酸胀、沉重,而且这种感觉在治疗结束,针拔出来以后,这种感觉会遗留一段时间,这个是正常的现象,通常多见于精神紧张,或者第一次治疗的患者。这种感觉在拔针以后,可能还会持续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个别人甚至于能够达到半天,这种感觉才渐渐的消失。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后续治疗中,这种后遗的针感就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短。极个别的人在治疗以后,可能会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折针等异常的现象。如果出现这些现象,正规的针灸医生都会有效的规避这些风险,而且万一出现了,医生也具备处理这种意外情况的能力。所以一般电针灸治疗,要到正规医院去治疗,不要找没有资格的人随便进行电针灸治疗。
语音时长 01:39

2021-07-09

99113次收听

针灸后碰了水后果
针灸以后,一般会提醒患者不要碰水,或者说4个小时之内不要碰水。因为针灸以后皮肤表面会留有针孔,针孔的闭合大概需要2~4个小时,所以4个小时之后,再碰水是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果针灸后,不小心碰了水,比如说扎手,扎完针洗手,用的是温水或者热水,也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如果用凉水或者冷水洗手,这时候这种寒气,会通过针眼进入到体内,会造成局部的酸、麻、疼痛,这些是不好的感觉,会影响针刺的效果。所以针灸以后,如果非要碰水,也是要碰温水或者热水,千万不要碰冷水,可能的话还是尽量4个小时之内不要碰水为好。
语音时长 01:21

2021-06-25

80430次收听

01:56
针灸后碰了水会怎样
针灸以后,一般会提醒患者不要碰水,或者说4个小时之内不要碰水。如果针灸后,不小心碰了水会怎么样呢,一般来说比如说扎手,扎完针洗手,用的是温水或者热水,也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如果用凉水或者冷水洗手,这时候这种寒气,会通过针眼进入到体内,会造成局部的酸、麻、疼痛,这些是不好的感觉,会影响针刺的效果。所以针灸以后,如果非要碰水,也是要碰温水或者热水,千万不要碰冷水,可能的话还是尽量4个小时之内不要碰水为好。
02:08
针灸后疼痛加重的原因
针灸以后疼痛反而加重了,中医对于疼痛的解释有两种,一种叫不通则痛,也就是气血瘀滞在这里,气血不通畅堵在这就疼了。还有一种叫不荣则痛,这个荣是荣养滋润的意思,局部失去了濡养,没有滋润,也会出现疼痛。而针灸后疼痛加重,主要表现在不通则痛这一类型,局部本来是不通畅的,气血运行不畅,有所阻碍出现了疼痛。而扎针可以帮助通畅气血、通经活络。针灸几次之后,不通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缓解,只是通了一部分,这时候会有疼痛加重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况不用担心,继续针刺,气血通畅了,疼痛就消失了。
03:54
艾叶泡脚的好处
解表散寒、温阳通络、祛寒止痛。艾叶本身特点是辛、苦、温,入脾肝肾三经。辛辣有解表散寒的作用,所以能够治疗感冒。受凉感冒后,鼻塞、鼻流清涕,大量清涕、咽喉疼痛、浑身酸痛或伴发烧,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温度热一点泡到身体发汗,达到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促进感冒很快痊愈。另外艾叶可以温阳通络、祛寒止痛。如腰痛、膝痛、关节疼痛等寒湿之邪导致关节炎、中老年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都可以用艾叶泡水治疗。艾叶泡脚有很多好处,艾叶芳香能够驱赶蚊虫,避免蚊虫叮咬。需要注意泡的过程中注意防寒保暖,心脏病、静脉曲张泡的时候不要温度过高,时间不要过久,艾叶泡脚可以增强抵抗力,改善末梢循环。
什么是肚脐针灸
肚脐针灸是通过在肚脐施针,刺激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但由于肚脐针灸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临床上不建议选择在肚脐针灸,目前的肚脐针灸一般是在肚脐周围下针,安全性更高一些,也可以选择肚脐艾灸。
如何缓解针灸后疼痛
针灸之后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等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反应,通常在针灸后的1~2天左右会不停的缓解。可是如果疼痛持续性的存在,这有可能是针灸操作者手法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这时候可以选择局部热敷、进行性按压或者在远端加针等方法改善;如果这些方法并不奏效,则需要尽早到医院进行对症处理。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现在许多人对艾灸越来越接受,很多人如果有什么难受的身体不适症状时,都喜欢先通过艾灸来调理一下。艾灸有非常多的作用,艾灸可以调理女性宫寒月经不调,艾灸可以调理肩颈难受,艾灸可以调理肠胃功能紊乱。使用艾灸也有一定的禁忌例如妇女在经期以及过度饥饿和过度吃饱的时候,都不适合来进行艾灸。
失眠怎么艾灸
艾灸确实有治疗失眠的效果,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艾灸治疗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另外,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失眠一般以11天为一个保健灸疗周期,第一天艾灸中脘、足三里穴;第二天艾灸下脘、天枢、气海穴;第三天艾灸关元、曲骨、三阴交穴;第四天艾灸膈俞、膻中、巨阙穴;第五天艾灸期门、太冲穴;第六天艾灸心俞、神门穴;第七天艾灸肝俞、章门穴;第八天艾灸风池、悬钟穴;第九天艾灸肾俞、太溪穴;第十天艾灸支正、曲泉穴;第十一天艾灸囱会、百会以及间使穴;以上穴位循环灸。同时还要配合加灸神阙穴30分钟。
语音时长 01:20

2019-04-22

56189次收听

02:35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温经止痛、调养脾胃。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虚症、寒症以及阴症等病症,它可以治疗针刺、药物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的一些疾病。艾灸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是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缓解风寒湿痹所致的肌肉、关节疼痛;第二是行气活血,温经止痛,有助于缓解气滞血瘀及宫寒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第三是调养脾胃,改善食积、消化不良等症状。
刺络放血疗法有什么优势和缺点
刺络放血的好处在于可快速清除邪气,对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它不好的地方就是会对皮肤造成一些损伤,留下小斑;其次,它会损伤人的正气,所以有实症的患者更适用于刺络放血,虚症的患者不太合适。
语音时长 01:31

2018-09-30

54378次收听

中医针灸临床对策的若干高招
本病治疗,科学方法应是五个结合:休息与保养结合,运动与静憩结合,治疗与保健相结合,锻练与康复结合,中医与西医结合。
针灸疗法的适应症是什么
针灸是针刺、艾灸两种治疗方法的总称。针刺疗法是运用特殊的金属针具,刺激人体穴位,运用操作手法,借此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艾灸疗法是以艾绒搓成艾团或艾条,点燃后温灼体表穴位,达到温通经脉、扶阳散寒的目的。针灸疗法简便、安全、效验、适用范围广。
面瘫患者能否用针灸治疗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而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及神经系统方面优势明显,主要是根据面瘫的不同时期辨证治疗,调节面部局部经气血脉,而且目前针灸的诊疗规范也比较完善。
语音时长 00:47

2018-04-26

60123次收听

01:32
针灸针是什么样子的
针灸是按一定的穴位将针刺入患者体内,并通过特定手法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针灸的针具目前都是不绣钢毫针,针身长度有25毫米、一寸、一寸半、两寸等,临床可根据不同病症,选择不同针型,三棱针,用于刺络放血,还有一些用于刺激皮肤,例如梅花针、耳针、揿针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