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跳过缓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2019-03-0161171次浏览

正常人的心跳次数大概在每分钟60次到100次之间,如果每分钟小于60次,就可以称作为心跳过缓。而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最为常见的就是窦性心动过缓,这又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种。那么心跳过缓如何治疗呢?在心跳过缓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心跳过缓如何治疗
  1.生理性心跳过缓
  对于是生理性心跳过缓的人来说,不过心脏没有不舒服的状况,脉搏又在每分钟50次到60次之间,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不需要治疗。
  2.安装心脏起搏器
  如果因为心跳过快,而引发了心脏不舒服的情况时,比如觉得呼吸困难或者是会突发性的晕厥,这种情况是需要通过治疗的手段来进行干预的。对于严重的人可以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3.服用药物
  如果心跳的速度过慢,而且又出现新排血量不足的情况时,可以服用阿托品或者是麻黄碱等药物来提高心率,另外还可以使用异丙腺上激素来增强心脏的跳动速度。
  二、心跳过缓应注意什么
  1.服用药物时间不可过长
  如果因为心脏过缓,而用阿托品或者是其他类的药物来增强心率跳动时。应该注意这种药物是不适合长时间服用的,长时间用药很容易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副作用
  2.适当的运动
  对于心跳速度过缓的人,也是需要进行适当运动的。平时可以选择去室外慢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运动过量,否则很容易会对心脏造成负担。

3.戒烟戒酒
  心跳过缓的人最好不要吃刺激性的物质,同时也需要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是引起心律失常比较重要的原因。
  4.饮食应以易消化为主
  在吃东西的时候应该多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可以选择喝粥,而且也可以在粥里加一些粗粮或者是大枣、莲子等物质,能够防治大便干燥,同时保证心的跳动速度。

相关推荐

心率低要如何调理
心率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引起心率低的原因来明确如何进行调理。如果出现了心率低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发生了心动过缓,这个时候就要第一时间到心内科门诊就诊,最好是到心律失常的专病门诊进行就诊,在专业的心律失常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有效的调理。首先会给患者进行普通心电图检查,明确患者基础心脏节律的情况,其次进行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监测,明确是否有阵发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出现。如果出现了心率过低,在临床中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可以看到士兵、建筑工人、运动员,由于他们长期从事体力活动,他们的基础心率就会出现偏低偏慢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不需要进行调理的,只需要定期的进行心率的监测即可。但是在临床中,会有一些疾病导致心率过低、过慢,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以及严重的营养不良、纳差等等。如果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心动过缓,就需要第一时间到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必要时口服甲状腺素来缓解病情。如果是电解质紊乱引起的相关情况,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的补充电解质,好好吃饭,补充营养,就可以使情况得以改善。但是在临床中,会有一些严重的、缓慢的心律失常的情况出现,包括严重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等等,这时就要活动轻慢,定期进行心电图的监测,甚至要进行监护仪的监测,如果诊断明确,还要进行起搏器植入手术的全面评估。
语音时长 02:03

2021-12-30

80773次收听

经常跑步的人心率正常是多少
正常人的心率是在60到100次/分之间就可以。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说经常跑步的人,心率会比正常人慢一些,这属于正常现象。有的时候常跑步锻炼的人,心率可以低到每分钟50到60次,但是不能低于50次。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经常的跑步,长期的锻炼会提高肺活量,增强心肌的收缩功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射血能力提高,同时引起心跳减慢,保证正常的循环血量。跑步的时候最适宜的运动强度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计算公式是220减年龄,乘上60%到75%,相当于3到5.9个代谢当量。简单的算法就是170减年龄就可以了。比如一个50岁的人,运动时的心率可以控制在120次/分左右,如果运动量过大或者过慢,都不能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总得来说,原则是运动前要感到比较舒适,运动中轻微出汗,运动后没有特别严重的疲劳感。每天的运动时间要小于1个小时,每次的运动时间最好是在30分钟左右,每周的运动时间要坚持3到5天。
语音时长 02:26

2021-11-05

66776次收听

02:45
心率太低吃什么药好
如果出现心率过慢,不要盲目自行口服提升心率的药物,需要到心内科门诊就诊,由专业医生评估和判断。心跳过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长期从事体力活动,基础心率会偏慢,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药物治疗。还有一部分人睡觉期间也会出现心率偏慢,是因为睡觉期间迷走神经占据人体主要神经支配位置,会引起心率减慢、血压降低,也是正常现象。一些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电解质紊乱、严重营养不良、纳差等也会导致心率减慢。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要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甲状腺素缓解;电解质紊乱引起的要积极的补充电解质;营养不良、纳差导致的要积极补充营养和能量;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发作,还可在口服茶碱缓释胶囊,可以有效提升心率。如果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进行起搏器植入手术的评估。
02:45
心跳很弱几乎摸不到怎么回事
心跳很弱几乎摸不到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睡觉时会出现心跳减慢,甚至心前区很难感知心博,是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过分担心。睡觉时迷走神经占据人体主要神经支配位置,会引起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可在睡眠期间使重要脏器得到充分休息。如果生活和工作中出现此类情况,可能存在病理性因素。临床中如果出现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就会引起心跳减慢甚至摸不到,这时就出现严重心动过缓,甚至伴有长间歇。如果是甲减引起的症状,要及时就诊,必要时口服甲状腺素才能使症状得以改善。如果是电解质紊乱,要积极补充电解质缓解症状。此外中到大量的心包积液也会导致此类症状。要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明确是否有心包积液,第一时间进行心包穿刺引流,积液引流后症状得以缓解。
03:04
心率慢有办法提高吗
原则上心率慢,并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能够提升心率,当发现心率缓慢的时候,要看它的缓慢的程度,心率波动在50~60次每分,尤其是在静息状态下,也就是说在坐在这儿不进行大的活动。如果是这个范围,实际上即使能诊断为心动过缓,但是对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并不会明显的影响到主要脏器的供血。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不需要去处理的。当然如果近期心跳白天都小于了50次每分,这个时候是需要去关注。
窦性心动过缓有什么症状
窦性心动过缓是否有症状主要还是取决于过缓的程度。如果心室率波动在五十到六十次之间,大部分是没有明显的症状的。当病情进一步的政治到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时,会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状。脑供血不足会表现为头晕、黑蒙,严重的意识丧失、晕厥等发生记忆力减退。心脏供血不足会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严重的会引起心绞痛。肢体供血不足会有、显著的疲乏、运动耐量的下降。那肾脏供血不足会引起少尿。消化道的供血不足会引起消化能力的下降、食欲减退等等。所以窦性心动过缓它的治疗也要依据于实际的过缓的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合并这种脏器供血不足的临床的症状,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植入永久性的起搏器。
语音时长 01:20

2021-01-15

113410次收听

缓解疗窦性心动过缓最佳方法
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最佳办法?现在人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大都是西医治疗,但是西医副作用很大是不争的事实,患有窦性心动过缓治疗的最佳的办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窦性心动过缓需要如何来预防
窦性心动过缓需要如何来预防,这恐怕是每一个有这个疾病的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个病看似不严重但对我们的身体伤害很大,有些人平时不注意预防,突发病情时措手不及,有时甚至会威胁到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病该如何预防。
窦性心动过缓能剧烈运动吗
窦性心动过缓能不能剧烈运动?窦性心动过缓的特点就是心率低于每分钟50次,心率太慢而使心脏、大脑等器官缺血,所以,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不适宜进行一些剧烈运动,那么,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适合那些运动呢?
窦性心动过缓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窦性心动过缓因迷走神经兴奋、窦房结功能受损、急性心肌梗死及一些心外因素,如激烈运动、注射阿托品等原因引起。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成人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每分,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主要是窦房结生理性或者病理性的因素导致功能减退,发放电冲动的频率变慢,也可能药物引起。生理性的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运动员,经常从事高体力负荷的人员,以及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人。这一部分人在安静状态下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也不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所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这些人根本不需要特殊处理。有些老年人也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主要由窦房结退行性病变,自律性下降有关。是属于生理性的退行性改变,没有必要做特殊处理。如果有头晕或者乏力症状,会适当用药改善一下。对于某些疾病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如颅内压增高、各种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降低,需要看具体情况,窦性心动过缓如果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如果心率过于缓慢,或者出现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可以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可以用药比如贝他受体兴奋剂等。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可安装起搏器治疗,对于某些药物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可以暂停相关的药物。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65321次收听

02:19
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
窦性心律过缓的表现跟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系,轻者会出现胸闷气短,脉搏缓慢无力、头晕、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症状;重则会出现黑蒙、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等等。窦性心动过缓临床上表现为轻者出现胸闷气短,脉搏缓慢无力、头晕、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症状,严重者可有黑蒙、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部分严重患者还可加重原有心脏病症状,引起心力衰竭或心绞痛。心电图表现是窦性P波,频率小于60次/分,PR间期零点一二到零点二五秒,QT间期会有延长现象。窦性心动过缓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治疗上,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不需特殊治疗,随诊即可;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需要先查明原因,再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具体治疗。
01:49
窦性心动过缓能跑步吗
窦性心动过缓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其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而患者是否能够跑步主要取决于病情轻重。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主要见于部分老年人和运动员,一般无明显症状,无需治疗,对患者影响较小,这种情况可以跑步。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主要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服用部分药物之后等,这种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对患者影响较大,可引起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不宜剧烈运动,需及时治疗,并且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才可跑步。
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
窦性心动过缓有生理性,也有病理性,还有窦房结退行性病变、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原因。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运动员,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在安静状态下,可有窦性心动过缓,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也可能有窦性心动过缓。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多种疾病,比如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升高、黄疸、精神分裂症、重度营养不良、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急性心肌梗死、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如果眼球受压,颈动脉窦受压,也会引起反射性窦性心动过缓。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比如长期大量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老年人由于窦房结退行、老化,引起窦房结功能不全,也可以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不同原因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处理方法也是不一样。
语音时长 01:32

2019-12-18

53130次收听

心跳过缓有什么危害
一般情况下,心跳过缓的危害包括头晕、胸闷、血压降低等。具体分析如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