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普通内科 > 内科 > 头痛
偏头痛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先兆,常见于脑血管疾病、颅内病变、代谢紊乱或精神心理疾病等。偏头痛与先兆性偏头痛、脑卒中、颅内动脉瘤、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相关。
偏头痛伴随...
射频消融治疗主要适用于房颤、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心律失常患者,以及部分肿瘤患者。
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射频消...
头痛可能由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偏头痛、高血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作息、放松心情、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长期熬夜或睡眠质量差可能导致脑血管痉挛引发头痛,建议保持规律作...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和意识障碍。
多数患者描述为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呈炸裂样疼痛,常从后枕部开始迅速扩散至全头部。
偏头痛发作率不高仍建议治疗。偏头痛可能由遗传因素、激素波动、血管异常、神经递质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压力管理、避免诱因等方式控制。
家族史是偏...
紧张性头痛可能由长期低头玩手机、睡眠不足、情绪焦虑、颈椎病等因素引起。
长时间低头导致颈部肌肉持续收缩,可能引发头痛。建议调整姿势,每30分钟活动颈部,热敷缓解...
急性肠胃炎伴随头痛可能由脱水、电解质紊乱、毒素吸收、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调整饮食、药物对症治疗等方式缓解。
频繁呕吐腹泻导致体液大量丢失,脑组织灌注不足引发头...
经常熬夜可能诱发偏头痛,偏头痛通常由睡眠不足、激素波动、饮食刺激、脑血管异常等原因引起。
长期熬夜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可能触发偏头痛发作。建议调整作息时间,保证每天7-...
头痛患者不建议经常服用止痛药。长期依赖止痛药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性头痛、胃肠黏膜损伤、肝肾负担加重以及药物耐受性等问题。
频繁使用止痛药会引发反弹性头痛,形成恶性循...
偏头痛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预防性治疗等方式缓解。偏头痛通常由遗传因素、激素变化、环境刺激、血管异常等原因引起。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
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急性痔疮外痔肉球消除后可能复发,复发概率与日常护理、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外痔是肛周静脉丛扩张形成的软组织团块,消除后若诱因持续存在可能再次出现。
外痔复发常见于长期久坐久站、排便习惯不良的人群。腹压增高会导致直肠静脉回流受阻,肛垫下移形成痔核。辛辣饮食刺激肠道黏膜充血,便秘时用力排便加重静脉曲张,均可诱发外痔复发。妊娠期子宫压迫盆腔静脉、慢性咳嗽导致腹压升高等生理因素也会增加复发风险。
少数患者因先天性静脉壁薄弱、门静脉高压等病理基础更易复发。肛周感染未彻底治愈可能形成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机化后局部静脉回流障碍也可能导致反复发作。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等系统性疾病会显著提高复发概率。
保持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选择西蓝花、燕麦等食物软化粪便。避免连续静坐超过1小时,每小时进行3-5分钟提肛运动。便后使用温水清洗肛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药物保护黏膜。若出现肛门坠胀、排便带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肛门镜检明确是否复发。
病理性黄疸偏高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因和病情进展判断,多数情况下需要及时干预。病理性黄疸可能由胆道闭锁、新生儿溶血病、肝炎综合征、遗传代谢性疾病或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加重、嗜睡、喂养困难等症状。
胆红素水平轻度升高时,可能仅需光疗等保守治疗,但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早产儿或出生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往往进展更快,需更密切监测。部分病例伴随肝脾肿大、大便颜色变浅提示存在胆道梗阻风险。
当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时,发生核黄疸风险显著增加。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性黄疸可能在12小时内急剧恶化。先天性胆道闭锁若未在60天内实施葛西手术,将导致不可逆肝损伤。
建议家长每日记录黄疸范围变化,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吸吮力度。母乳喂养应保证每日8-12次以促进胆红素排泄。出现拒奶、角弓反张或高热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因选择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苯巴比妥片或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等治疗,严重病例需进行换血疗法。
胰腺癌晚期患者出现嘴巴发臭可能与肿瘤代谢产物堆积、口腔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胰腺癌晚期患者因消化吸收障碍、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容易引发口腔异味,需结合具体病因针对性处理。
胰腺癌晚期肿瘤组织坏死分解会释放挥发性硫化物等代谢产物,这些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后经呼吸排出,导致口臭。患者可能伴随上腹疼痛、体重骤减等症状。此时需积极控制肿瘤进展,可遵医嘱使用吉西他滨注射液、注射用紫杉醇等抗肿瘤药物,同时加强口腔护理。
长期卧床及免疫力低下易引发口腔念珠菌感染或牙周疾病,产生腐败性口臭。患者常见口腔黏膜白斑、牙龈出血等表现。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口腔细菌,配合制霉菌素片治疗真菌感染。家属需协助患者每日用软毛牙刷清洁舌苔及牙齿,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胰酶分泌不足导致食物滞留发酵,胃食管反流会使酸臭气味上涌至口腔。患者多伴有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建议少量多餐,遵医嘱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必要时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肠蠕动。避免食用洋葱、大蒜等产气食物,饭后保持坐位30分钟。
脱水会使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晚期患者常因进食困难导致水分摄入不足,需每日分次饮用温水保持口腔湿润,可使用人工唾液喷雾缓解口干。监测尿量及皮肤弹性,必要时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可能加重患者对异味的主观感受。家属应保持居室通风,摆放柑橘类果皮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环境气味。与患者沟通时避免表现出厌恶情绪,可通过音乐疗法、轻柔按摩等方式帮助放松。若口臭伴随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需立即就医处理。
胰腺癌晚期患者的口腔护理需兼顾生理与心理需求。每日用棉签蘸取淡盐水清洁口腔黏膜,使用硅胶牙刷减少牙龈损伤。饮食选择易消化的蒸蛋、米糊等软食,适量饮用薄荷茶或嚼食无糖口香糖暂时清新口气。定期更换义齿清洁片浸泡的假牙,避免细菌滋生。建议记录口臭变化情况随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口腔黏膜咬伤后变白可能是局部组织损伤后的正常修复反应,也可能与感染或口腔疾病有关。口腔黏膜损伤后变白主要有局部缺血、黏膜修复、继发感染、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
咬伤导致黏膜下毛细血管破裂或受压,局部暂时性缺血可形成白色斑块。表现为咬合线处出现边界清晰的白色条纹,按压后不褪色,无疼痛或轻微不适。通常无须特殊处理,避免反复咬伤患处,保持口腔清洁即可自行恢复。
损伤后上皮细胞再生过程中,新生黏膜组织颜色较浅,呈现白色薄膜状。常见于咬伤后1-3天,表面光滑湿润,可能伴随轻微紧绷感。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愈合,或局部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导致创面覆盖乳白色伪膜,伴随灼痛或味觉异常。多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需就医进行真菌镜检,确诊后可选用制霉菌素含漱液、克霉唑口腔贴片或氟康唑胶囊治疗。
创伤可能诱发该病,表现为网状或树枝状白色条纹,周围黏膜充血。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常伴粗糙感或进食刺激痛。可遵医嘱使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他克莫司软膏局部治疗,严重者需口服泼尼松片。
长期慢性刺激可能导致黏膜角化过度,形成不可擦除的白色斑块。属于癌前病变,好发于颊黏膜或舌缘。需活检明确性质,轻度可局部使用维A酸乳膏,中重度需手术切除或激光治疗。
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口腔,戒烟限酒减少黏膜刺激。若白色病变持续2周未消退、面积扩大或出现糜烂、硬结,需及时就诊口腔黏膜病专科。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进食情况,避免因疼痛导致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