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患者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限制饱和脂肪、选择全谷物、避免酒精。高血压与饮食密切相关,调整膳食结构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
每日钠摄入量应控制在2000毫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及高盐调味品。钠离子过多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和血管压力。建议用香料代替食盐调味,购买食品时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
每日摄入3500-4700毫克钾有助于平衡钠的影响,可多食香蕉、菠菜、土豆等富含钾的食物。钾能促进钠排泄,松弛血管平滑肌。但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控制钾摄入量。
减少动物油脂、黄油、全脂乳制品摄入,用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每周红肉摄入不超过500克,优先选择鱼类和禽类。
糙米、燕麦等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每日建议摄入85-100克。膳食纤维可延缓糖分吸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间接调节血压。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糕点。
酒精会刺激交感神经并损伤血管内皮,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5克乙醇,女性不超过15克。长期过量饮酒可使血压升高5-10毫米汞柱。红酒中的多酚类物质无明确降压证据,不建议为保健目的饮酒。
高血压患者除注意上述饮食要点外,建议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控制体重在BMI 18.5-24之间,戒烟并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血压,若持续超过140/90毫米汞柱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烹饪时使用限盐勺,外出就餐要求少放盐,逐步适应清淡口味有助于长期管理血压。